一七七四年七月,華盛頓在費爾法克斯郡府主持一場群眾會議,通過了一系列深具影響力的決議,即「費爾法克斯決議」(Fairfax Resolves),確認美洲人的自治權,並且對英國貿易發起新的杯葛行動。其中第二十三條決議以嚴峻的語氣警告,國王如果繼續忽略他們對於公正對待的要求,「就只能訴諸一項做法」,也就是武力。
第一次大陸會議的代表在一七七四年九月於費城集會之時,欣然發現各個不同殖民地的領袖竟然對這麼多議題都抱有一致的意見。他們也相互打量了對方。有些只聽過華盛頓其名的人,可能對這名四十二歲男子的年紀這麼輕感到訝異。如果他們認為在「法國戰爭」裡軍階這麼高的人,年紀理當再大個一、二十歲,也是完全合理的猜想。大陸會議通過一項決議,宣告只有殖民地議會—而不是英國國會—擁有在美洲「針對一切課稅與內部政體事宜 ……立法的專屬權力」。
英國國王與國會的愚行,終於迫使美洲人從有限度地否認國會有權對他們課稅,轉變為徹底抗拒國會對殖民地握有任何管轄權。英國無意間把這項辯論形塑成一個選擇:一邊是徹底臣服於國會的控制,另一邊則是完全獨立於國會的控制之外。美洲人的回應是:那好,我們選擇獨立。愛國領袖們宣告的實際上是一種國協地位,也就是身為大英帝國的成員,他們也許效忠國王,卻不服從國會。英國對這樣的詮釋當然憤怒不已。美洲人已然造反,英國強大的力量將會制伏他們。
第二次大陸會議召開之時,麻薩諸塞已經感受到英國的力量。國會正式宣告麻薩諸塞處於叛亂狀態。蓋奇將軍奉命出兵打擊叛亂。蓋奇派了一支突擊隊進入敵區,這時十三個殖民地大部分都已列入敵區。他的目標是部分的愛國領袖還有美洲人的火藥,據信存放在波士頓以外幾英里處的康科德(Concord)。結果那天沒有任何火藥遭到沒收,雙方倒是都點燃了不少:那一天就是歷史上重要的一七七五年「四月十九日」。那天上午最早的一陣排射攻擊驅走了萊辛頓綠地(Lexington Green)的義勇軍(minuteman),但在後續的幾個小時裡,英軍隨即付出了代價。捲土重來的義勇軍對正規軍的隊伍猛烈開火,逼迫他們退回後援部隊的保護下,才得以避免全軍覆沒。數以千計來自新英格蘭各地的武裝愛國志士匯集於波士頓,包圍了這座城市,把蓋奇的兵團封鎖在城內。
一七七五年六月,英王的部隊終於有了還以顏色的機會。愛國志士占領了布里德山(Breed’s Hill)‡這座位於港口對岸的醒目高地,藉此加緊對波士頓的圍攻,於是英軍決心把他們驅離那座山丘。在某些狀況下,火器能夠讓沒有受過訓練的人員對正規士兵擁有優勢。邦克山戰役(Battle of Bunker Hill)就提供了這樣的條件。對於英軍而言,這場戰役沒有帶來多少成果,只是造成了慘烈的屠殺。他們最後雖然把美洲志士驅離那座山丘,卻因此在通往反抗軍防禦工事的那片血腥山坡上死傷一千人,將近部隊的半數之多。要是再打幾場這種勝仗,英國在波士頓的部隊就會耗損一空了。自此以後,英王的將領就不再願意下令正面進攻反抗軍的要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