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個星期都埋首在天下文化出版的《習近平與新中國》這本書中,作者易明(Elizabeth C. Economy)是美國著名的中國問題專家,去年在美國出版後就廣受好評。讀完之後,受益良多,覺得獨樂樂不如眾樂樂,因此再動手寫這篇心得,與大家分享。
就在看完這本書的時候,看到一則新聞。台大學生會等學生團體日前舉行記者會,呼籲各校學生停止參加中國的統戰團,而且校方也要停止協助招募。這則新聞令人無限感慨,一方面因為這些學生缺乏自信,難道台灣學生如此容易被統戰,又為什麼這些學生想不到反統戰呢!另一方面,正因為本書作者在書中特別強調:「美國政府應該提升對中國的深入了解」,「在習近平主政時代,廣植中國問題專家也有其特殊必要性」,而我們的政府與學生的心態竟然如此一致,都不想了解中國,都想離中國大陸遠一些。這個現象也讓我想到了經典電影「教父」的兩句經典台詞:「離你的朋友近些,但離你的敵人更近一些,這樣你才更能了解他。」「不要恨你的敵人,否則你會犯錯誤的判斷。」我想在台灣,不論對中國大陸的立場為何,認識她,了解她,應該都是我們採取任何立場與行動的前提。天下文化此時出版這樣一本以中國大陸為主題,或許也是對我們這個社會一種責任意識的實踐。
就像書名所說,這本書是要告訴讀者習近平主政下的中國是一個什麼樣的面貌,他們想達到什麼樣的成果,以及美國應該如何面對習近平下的中國。作者從習近平列為最為優先改革的六大領域進行探討:政治、網路、創新、經濟、環境、以及外交。
首先,作者認為,習近平與毛鄧江胡都不同。毛是第一次革命,鄧的改革開放是第二次革命,江胡都是在鄧的追隨者而已,而習近平現在所做的,顯然是第三次革命。這個說法相當正確。在習近平十九大政治報告中,「新時代」一詞出現了36次,象徵的就是習近平的企圖。十九大的政治報告與十八大相比,雖然相似度92%,卻是「形式大同,企圖大異」,習近平想要總結理論,底定模式,他要與西方進行一場意識型態與治理制度的鬥爭,而且就像作者所說,「習近平領導團隊打的是一場持久戰」,美國學者的警覺不是沒有道理的。
在易明看來,習近平下的新中國與過去有幾點不同:一、放棄了集體領導,建立了習核心;二、強化共產黨與政府在社會和經濟的角色;三、習近平力謀提升中國在世界事務的發言權,「在全球舞台上重振中國國威的雄圖,為外界帶來合作的新機會,也帶來新挑戰」。但易明也認為,「中國就是這樣一個經常讓我們混淆不清的國家」,充滿了謎樣的矛盾。這些矛盾體現在習近平的十九大報告中,也體現在前述的六大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