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偉恩觀點:不必放大「假訊息」對選舉之影響

2019-11-10 06:50

? 人氣

「假訊息」在民主國家選舉過程中衍生出的問題反映了一個值得關注的當代社會現象,即Facebook一類的社群通訊軟體可以透過網際網路輕易地散佈被特定人或組織所編纂的不實訊息。一旦「假訊息」獲得這樣的傳播機會,它在接收度與普及率上極可能產生絲毫不亞於傳統主流媒體的影響力,特別是像BBC、CNN、FOX News等所播報之新聞。持平而論,無論何種傳送訊息的平台,本質上均不過只是一個輸出點,是相當中性的;它既然可被用來干擾民主國家的選舉,自然也可被用來強化民主國家的社會穩定。所以,製造與散播「假訊息」的人或組織在理論上並不當然享有優勢,也就是並非只要其將不實訊息透過平台公諸於眾之後,就當然地發揮所期待之影響或結果。毋寧,那些珍視民主價值或強調社會秩序的人或組織也可以同樣將真實的訊息透過Facebook或其它平台傳遞給大眾。舉例來說,有段時間台灣關於E化政府的各種討論非常興盛,網際網路的效用是否有助於政府進行善治(good governance)受到很多關注。當時不少網民分享或釋放E化政府有助於民眾對政府進行監督;或是可以幫助政府更及時掌握輿情和了解民意的相關資訊。這些屬實的訊息及衍生出的討論後來也的確發揮正面影響,只是不同縣市或政府公部門後續的E化程度有別。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既然「假訊息」的製造與散播者並不當然享有優勢,為什麼許多民主國家內部會開始產生一種「假訊息」影響選舉的認知?同時,客觀事實上從歐洲、北美、南美,乃至於到東南亞,都陸續出現民主國家的元首選舉被「假訊息」影響的事件?本文認為,讓「假訊息」發酵,甚至是產生影響力的主因在於民主國家的政府合法性衰退,或是人民對政府的信任感減少。進一步說,單純只有「假訊息」並不足以對民主國家的選舉產生顯著影響,因為珍惜民主價值或社會秩序的力量會進行反制(balancing)。然而,若民主國家的政府被人民認為合法性不足時,各種社群軟體或訊息傳送平台就成為人民取得資訊的替代來源(因為欠缺對官方訊息的信任),或是變成人民對政府提出質疑或進行抗爭的一項工具。舉例來說,歐盟(European Union, EU)不少會員國的人民對於本國政府的信任感從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就一直下滑,而歐債危機(European debt crisis)的接續出現又讓隸屬歐元區的政府合法性面臨考驗。諷刺的是,這些歐洲國家都是民主程度相當高的,境內媒體言論自由度獲得周延法治的保障,導致對政府財政措施有所不滿的民眾可以在網路平台上評批或指責政府;此時「假訊息」就很容易成為各國在野黨或反政府群體的武器,即透過刻意製造之不實資訊來加速政府權威的衰退。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