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業中觀點:「脫鉤」到「選擇性脫鉤」─美國對中政策的可能走向

2019-11-08 06:50

? 人氣

「選擇性脫鉤」似乎漸成美國對中政策的共識。川普與習近平。(美聯社)

「選擇性脫鉤」似乎漸成美國對中政策的共識。川普與習近平。(美聯社)

美國總統川普「向對手施壓以取得成果」似成固定模式,但這種商場成功模式究竟應否帶入政治場域,或會否成功,近期的一些討論可供參考。英國《經濟學人》兩周前即曾對川普停止支持庫德族為題,認為此一決定證明美國對世界局勢的輕忽、顯示美國不重視對盟友的忠誠、更顯示美國在戰略上的失誤;這些終將導致美國競爭對手取得優勢,並形成一個對美國及西方國家敵意甚高的世界。與此同時,美國政策圈與學界聚焦美中關係的討論,也正在重新檢視「脫鉤」的主張。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高層官員演講定調:中共非中國,但不會「脫鉤」

各界關心美國會否將「脫鉤」主張付諸政策施行之際,美國副總統彭斯於10月24日演說中提到不會以「脫鉤」作為對中政策;10月28日,川普總統表示美中可能簽署第一階段協議來減緩貿易戰帶來的衝擊。然國務卿蓬佩奧10月30日則加大對中共的抨擊,並挑明表示美國必須正面回擊中共所帶來的挑戰。原先美國似乎預備採取的全政府動員與中國大陸脫鉤對抗的方式,看來將有所調整。

美國副總統彭斯24日在華府為智庫威爾遜中心(Wilson Center)首屆馬勒克公共服務領袖講座致詞。(美聯社)
美國副總統彭斯24日在華府為智庫威爾遜中心(Wilson Center)首屆馬勒克公共服務領袖講座致詞。(美聯社)

冷戰思維還是冷戰教訓?「部分脫鉤」成為討論焦點

美國朝野兩黨人士近期也都進行了對中政策的再檢視。歐巴馬時期的國務院東亞暨太平洋事務助卿坎伯(Kurt Campbell)以及副總統國家安全事務顧問蘇利文(Jake Sullivan)於9、10月份《外交事務》季刊中,共同撰文指出,美國應該尋求一個同時可以挑戰中國大陸、又能與其並存的策略,並要從冷戰的歷史中學習教訓,而不是冷戰時期的零和邏輯。在此策略下,美國要確保本身利益優先,維護本身既有的軍事、經濟、及政治的影響力,也不能透過大談判的方式,將亞洲地區拱手讓給中國大陸。只要美國可以堅定立場確保競爭優勢,則在全球治理的面向上,可以與中國尋求合作的空間。

無獨有偶地,曾任錢尼副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副顧問的范亞倫(Aaron Friedberg)及前眾議員布斯坦尼(Charles Boustany Jr.)在日前發布的一份報告中指出,美國在與中國的經濟競爭中,應當採取「部分脫鉤」(partial disengagement)的對策。這項對策包含四大支柱:

(1) 當前關稅戰應尋求停火安排,如紡織、家電等領域應與中方達成協議以維護美國消費者利益,但其他重要項目則維持對中國的壓力;

(2) 強化美國科技防禦能力,防止中國滲透或破壞,並減緩科技輸出;

(3) 強化對創新、科技、及教育的投資,而公部門應扮演積極角色;

(4) 強化與緊密盟友之間的貿易、投資、合作以及訊息分享的關係。

這份符合以美國優先為目標的報告,仍提倡建構一個有效的多邊主義之主張,認為美國在條件適合時,應當回到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甚至可邀請中國大陸加入;而對於中方的一帶一路倡議,兩位作者亦建議各國應該提出更強調透明性的替代方案。

由此等近期討論可以看出,對本身有利的「選擇性脫鉤」似已成為美國朝野逐漸形成的共同看法。中國大陸方面近期將增加進口美國豬肉及農產品,以因應國內所需並減緩美中貿易衝突的負面衝擊。隨著美國總統大選即將到來,川普總統亦將更為重視「中國因素」所帶來的經濟及政治效應。

*作者為政治大學外交學系副教授,本文原刊《奔騰思潮》,授權轉載。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