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身心極度崩潰的情況之下,我有時會動手打媽媽,但那也是因為她先動手打我!」一名為了擔負起失智症母親照顧責任辭去高薪工作中高齡女性的分享語驚四座。老人成為家暴事件中加害者的原因很多,除了可能從年輕時養成且延續至老年的酗酒、吸毒等不良習慣;另在很多的案例中,老人一旦成為失智症、精神疾病患者或照顧者,疾病本身乃至於過於緊繃或缺乏替手的照顧關係,也常成為老人虐待事件爆發的導火線。
根據警政署婦幼通報系統的統計,在家暴事件加害者為老人的個案中,其中約有20%的老人有酗酒、吸毒、公共危險前科、自殺意念或經驗等危險行為;而這類背景很可能就是導致老人經常情緒或行為失控,進而對家人施暴的主因。話雖如此,其他80%老人淪為家暴加害者的理由又是什麼呢?
中華民國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秘書長陳景寧表示,根據家總的實務觀察,老人無奈成為家暴加害者的原因,也有可能是罹患了失智症、憂鬱症、躁鬱症或思覺失調症等認知失調相關的疾病,導致性格劇變甚至出現暴力傾向。此外,一旦老伴罹患前述疾病,本身也是老人的患者配偶,常須擔任主要照顧者;而在身心壓力長期超出負荷的情況下,主要照顧者有時也會淪為家暴加害者的角色。
家人之間的相濡以沫、相互照顧,原應出自一份最無私的愛,怎麼就變了調呢?
陳景寧說,未曾親身經歷家庭照顧者角色的人,可能永遠無法體會當事人的心情於萬一。尤其當被照顧者受困疾病因素,成了那種既說不通又講不聽的難纏病人時,「崩潰」可能就會成為照顧者的日常,而一旦壓力破表,就有可能成為觸動暴力的板機。
她提早退休照顧媽媽 卻成老人家暴事件惡夢的開始
一名原本擁有高社經地位的中高齡女性,因為不滿意其他兄弟姊妹對失智老母親的照顧品質,毅然決然提早辦理退休,回歸家庭擔任媽媽的全職照顧者。不過萬萬沒想到,如此孝感動天的故事開端,竟然也是惡夢的開始,「因為生病,老媽變得有夠難搞,我每天光是為了吃飯、睡覺、包尿布……這類日常瑣碎,至少就要跟她大戰120回合,且她不配合就算了,還常亂摔東西,動手打我。」
有人或許會說,何必跟病人計較那麼多?這個道理大家都懂,更何況個案是公認的孝女,面對失智的老媽媽,她又何嘗願意「以暴制暴」?然而再孝順的子女也是凡人,在與被照顧者日復一日的拉扯與角力之中,也會有體力透支、情緒失控的時候。換言之,這類看似是「老人打老人」的家暴事件,更本質的真面目往往是家庭照顧問題。
根據衛福部的老人狀況調查,在國內家庭照顧者與被照顧者之間的關係樣態中,「老老相顧」所占比例已逾20%,即除了老小孩照顧老老父母,還有不少老先生照顧老太太,或是老太太照顧老先生的案例;又國人女性平均壽命較男性長6.5歲,也就是說,有更多的案例中,都是老太太拚了老命地在照顧另一半。
台南警察局佳里分局長斯儀仙表示,國內相關單位目前使用的家庭暴力通報系統,從原始的設計上,重心就放在兒童虐待及親密關係暴力;就連「親密關係暴力危險評估量表」(TIPVDA),著重的也是婚育女性與另一半的關係。相形之下,老人受虐或老人作為加害者的家暴事件能爭取到的關注,或者說能被提早發現的機率,就有更大幅改進的空間。
陳景寧更呼籲,長照資源的連結是更重要的事!尤其是失智症及精神疾病患者的家屬,絕對不要天真地以為,只要秉持愛的信念,就能單打獨鬥戰勝一切;正確的觀念與做法應是多方面爭取資源、分擔責任,也唯有如此,才不至於在照顧好病人之前,就先拖垮了自己,甚至演出相愛相殺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