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TT衝擊下如何消化每年800部院線片?業者:善用場地、讓民眾習慣來電影院

2019-11-26 19:00

? 人氣

新媒體暨影視音發展協會(NMEA)舉辦為期2日的亞洲新媒體高峰會,26日由影評人李光爵(左起)、威秀影城董事長吳明憲、秀泰集團總經理廖偉銘對談對談「OTT時代下電影院的因應策略」。(NMEA提供)

新媒體暨影視音發展協會(NMEA)舉辦為期2日的亞洲新媒體高峰會,26日由影評人李光爵(左起)、威秀影城董事長吳明憲、秀泰集團總經理廖偉銘對談對談「OTT時代下電影院的因應策略」。(NMEA提供)

全球OTT訂戶數已超過6億,不僅衝擊傳統電視,走進戲院,也不再是看電影唯一選擇。面對來勢洶洶的網路平台,同時,台灣每年上映電影超過800部,電影院業者該如何消化龐大片量?威秀影城董事長吳明憲談到,威秀目前不只放電影,慢慢有播直播節目、預錄節目,可以看到英國國家劇院的表演、在韓國開的演唱會,也找脫口秀演員來做表演,希望讓消費者習慣到電影院來。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新媒體暨影視音發展協會(NMEA)舉辦為期2日的亞洲新媒體高峰會,邀集各領域產業人士,對談新媒體時代下的變局與應對,今(26)日的高峰會上邀請威秀影城董事長吳明憲、秀泰集團總經理廖偉銘,並由影評人李光爵(膝關節)擔任主持人,對談OTT時代下電影院的因應策略。

威秀影城董事長吳明憲認為,看電影跟自己在家看影音,感覺是不同的,他認為看電影是社交行為,在影廳的感動無法藉由串流達到,像他喜愛看鬼片,很享受跟朋友一群人被嚇的感覺,這是小螢幕無法達到的,對電影仍持樂觀看法。

(延伸閱讀:今年台灣電影除了《返校》都沒破億 李烈揭為何「培養監製人才」最重要

未來電影市場將走向兩極

吳明憲認為,分眾市場確實對電影作品有不同變化,像大家要看大片,還是會跟朋友去電影院看,但有些電影會在家看串流就好,所以未來產品會趨於兩極化,電影院最容易獲利的中型電影,也就是全台票房約5000到7000萬規模的電影越來越少,好萊塢都集中去製作大電影,另一方面則是都走獨立製片。

20191126-新媒體暨影視音發展協會(NMEA)舉辦為期2日的亞洲新媒體高峰會。圖為威秀影城董事長吳明憲。(NMEA提供)
新媒體暨影視音發展協會(NMEA)舉辦為期2日的亞洲新媒體高峰會中,談及OTT是否衝擊電影產業,威秀影城董事長吳明憲(見圖)對此仍持樂觀看法。(NMEA提供)

根據文化部統計,全台上映電影數,2017年為759部、2018年為886部,2019年截至6月底,已來到459部。數量之多,連李光爵指出,連自己1年也才看大概200、300部電影,都無法消耗完;吳明憲則提到,台灣平均每人1年進戲院2次多,但鄰近的韓國、日本平均數可以到達4次。

吳明憲表示,回到內容來說,台灣1年有700、800多部電影上映,對觀眾而言,會覺得這部片沒聽過、或是這部幹嘛去電影院看?有很多片可以選擇,對觀眾來說是好事,但其實對業者來說,就會產生很多問題,面對這麼多熱情的電影人要發電影,但業者廳數是有限的。

(延伸閱讀:手機看影片成主流 動畫、綜藝節目「碎片化」抓住觀眾眼球

「電影院就是場地」,重點在妥善運用空間

吳明憲談到,威秀目前已不只放電影,慢慢有播直播節目、預錄節目,可以看英國國家劇院的表演、在韓國開的演唱會,也找脫口秀演員來做表演,要讓大家習慣到電影院來。此外,吳明憲也談到,爆米花、可樂等食物是主要收入來源,其實「電影院就是場地」,重點是怎麼妥善運用場地,每家影城都有自己的定位。

秀泰集團總經理廖偉銘表示,中型的「Date Movie」,如愛情片或鬼片,目前開始轉到串流,這些都會切割觀眾的時間, 秀泰很早就走向多廳制,像是7-11便利超商一樣,架上空間多,能夠上的片也多,像有些是開小廳,不一定要多,50人、70人慢慢播也很好。

20191126-新媒體暨影視音發展協會(NMEA)舉辦為期2日的亞洲新媒體高峰會。圖為秀泰集團總經理廖偉銘。(NMEA提供)
談及OTT對電影產業的衝擊,秀泰集團總經理廖偉銘(見圖)表示,中型的「Date Movie」,如愛情片或鬼片,目前開始轉到串流。(NMEA提供)

談到購物中心結合電影院的現象,廖偉銘則說,實體通路要想的就是,怎麼讓客人出門、到了現場要幹什麼,像現在天氣很熱,東南亞國家購物中心越開越多,消費者周末到1個地方停好車,就是要吹冷氣,又可以滿足所有需求,有餐廳吃東西、小孩有地方玩、可以看電影,消費者很愛這樣的「一站式消費」,而在台灣,大型購物中心的票房其實有明顯成長,但傳統百貨公司裡的電影院反而衰退。

喜歡這篇文章嗎?

吳尚軒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