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玉(1900-1966)為民國初年留學法國學習美術的中國畫家,目前被視為海內外公立機構中常玉收藏最重要之一的史博館常玉畫作,共有52件,然而此批常玉畫作因早期入藏狀況與存放條件不理想,狀況待修復者甚多,惜史博館囿於經費與預算限制,始終未能對常玉的畫作進行全面的修復。今年適逢常玉辭世50週年,史博館依博物館法第13條及第14條修護珍貴文物之宗旨,申請文化部補助,於今年進行49件油畫畫作之科學檢測、修復、框裱作業,與修復紀錄片拍攝,並打算於明年3月舉行大展。
52件常玉作品中,《四裸女》與《菊》業經史博館提報文物暫行分級,經文化部邀約專家舉行專案會議審查通過,公告為「重要古物」。《四裸女》為其重要之大尺幅人體畫作品,在人體比例、線條及色彩均相當細膩完整,四裸女頭腳互相勾疊,線條相互構成身體輪廓,緊密相連,成為常玉作品的一大特色。四裸女呈金黃色,輪廓則以粗黑線勾勒,背景以「金錢紋」、「壽字紋」、「盤長紋」三種紋飾作為床毯裝飾,錯落地點綴在裸女身旁,為此作增添溫馨暖和的浪漫美感。
常玉早年與徐悲鴻、張道藩等人過從甚密,一生旅居於巴黎異鄉,並未進入正式的美術學校習畫,卻創造出簡約獨特之個人繪畫風格,素有「東方馬諦斯」之美譽,亦常被比擬為中國的蒙迪里安尼。常玉繪畫風格以造型簡練取勝,色彩雖然單純,往往用誇張的線條、造型與簡潔有力的輪廓呈現獨特的表現主義意趣。他以中國水墨寫意、流暢的書法線條,融合西方野獸派風的簡潔強烈特質,雖寥寥數筆,恣意揮灑,即凝鍊出獨創之個人風格;與畢卡索、馬蒂斯、蒙迪里安尼等大師同為世人所推崇。
1964年常玉受當時教育部邀請在台舉辦個展,自選畫作從法國寄至台灣,不幸還未啟程,1966年常玉因瓦斯中毒客死巴黎。今年適逢常玉辭世50周年,史博館依博物館法第13條及第14向文化部申請補助,終讓名畫回春。常玉畫作修復展即日起開展,明年3月更會與民間合辦常玉大展,除了館藏外,將有更多的畫作參展。史博館也在修復過程中拍攝了修復紀錄片,不但為修復的過程留下可貴的歷史紀錄,也有助於宣導大眾對修復維護文物的觀念有更深入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