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有一間「假大學」,進去就讀不但拿不到文憑,還可能被捕。美國移民及海關執法局2015年於密西根州虛設的「法明頓大學」,是為執行國土安全部代號為「文憑追捕」的秘密執法任務,而專門設立的釣魚執法機構,旨在揪出外國留學生的「學生簽證詐欺行為」,迄今大約有600名學生涉入此案,250人被依法逮捕。
以假亂真的「野雞大學」,吸250外國人被捕
部分留美的外國學生持F-1(學生簽證),在畢業後想留在美國工作,但卻難以申請到每年有固定配額的H-1B專業技能工作簽證,越來越多外國人因此鋌而走險,利用非法仲介或就讀「野雞大學」的方式繼續拿有學生簽證,以「學生」名義在美國工作、生活。
法明頓大學(The University of Farmington)就是為了吸引這群非法移民,大學網站吹噓校長精通4種語言,以及班級有多少數量,並寫著立校的假宗旨:「科學與勞動。」網站的「校園照片」顯示,學生們在綠地中四處閒逛,或者在燈火通明的現代圖書館裡閒聊。學費則相對便宜,學士生每年8500美元(約新台幣26萬元),研究生每年1萬1000美元(約新台幣33萬5000元)。
"The students had arrived legally in the U.S. on student visas, but since the University of Farmington was later revealed to be a creation of federal agents, they lost their immigration status..." https://t.co/G6JirLhGZz
— Mark Bergen (@mhbergen) November 27, 2019
但事實上,這家大學沒有教師與課程,其「校園」只是一間小小的辦公室,學生不必上學,全職工作的生活一點也不會被干擾。不過法明頓大學被列入國土安全部(Department of Homeland Security)的國際學生認證學校,國土安全調查部(HSI)的官員甚至自2017年起假扮大學職員。
法明頓大學的執法成果今年1月曝光,有8名不良仲介被控替至少600外國人申請學生簽證、收回扣,罪名是簽證詐欺、窩藏非法移民牟利,部分人士至少被判刑1年。當時,《底特律新聞報》(Detroit News)報導說,法明頓大學的數十名學生(其中許多是印度國民)因違反移民法而被捕並面臨驅逐出境。
迄今移民及海關執法局(ICE)抓或違反移民法的學生多達250人,將近80%的被捕者選擇自願離開美國,10%收到當局下達的「最後驅逐令」(final order of removal),另有10%不滿美國政府釣魚執法的手段,而申請法律救濟,對遣返提出異議。
The Department of Homeland Security created the University of Farmington, which has offices in Farmington Hills, but no classes or teachers.https://t.co/mELwcK60HZ
— upnorthlive.com (@upnorthlive) November 27, 2019
底特律ICE發言人沃爾斯(Khaalid Walls)指出,這些學生先前被合法大學錄取、持F-1簽證抵美,畢業後改就讀法明頓大學;8名被起訴的不良仲介則是製造各種假文件,包含學業成績、上課紀錄,好讓學生提供給移民主管機關,此外這8人收受的回扣金額高達25萬美元(新台幣762萬元),錢還是由ICE的臥底官員支付的,因此罪證確鑿。
釣魚執法正當性遭質疑
ICE針對釣魚執法的質疑做出回應,其聲明表示,法明頓大學創立的宗旨即是提供國土安全部第一手的簽證詐欺證據,「臥底學校提供獨特的視角,讓我們了解學生與仲介是怎麼濫用非移民學生簽證體系。」檢察官認為,這些學生充分意識到,就讀法明頓大學可犯下詐欺簽證的行為,而且他們還是入學了,故學生確實違反移民法規。
但是替這些學生辯護的德州律師雷迪(Rahul Reddy)反駁道,法明頓大學誘使毫無戒心的學生受騙上當,「他們不應該懲處被誘捕掉進陷阱的人們,學生無法適當地為自己辯護,因為在驅逐程序中他們沒有獲得相同的權利。」雷迪痛批,學生受到不公平的欺騙,他們只是一群想留在美國生活的弱勢群體,而美國政府拿假大學誘騙他們,還因此收了「一大筆錢」(學費)。
The U.S. Department of Homeland Security created the University of Farmington, which has offices in Farmington Hills, Mich., but no classes or teachers. https://t.co/PK2rpJgpP8
— CBC News (@CBCNews) November 27,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