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觀察》中美兩大國真的準備開戰了嗎?

2016-12-17 11:18

? 人氣

紀錄片以及後來皮爾格接受英國媒體採訪,也大量論及美國和中國關係現狀,包括中國在接受了改革開放後經濟騰飛崛起,中國已經是美國債務25%的持有方等等。雖然美國軍力是中國軍力的數倍,但中國也是核大國,也有致命的核打擊能力。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一部紀錄片很短,要概括中美關係的全貌和方方面面的確很難。

如果回顧看看過去中美外交關係的發展,人們會發現中美之間早在1949年中共上台執政前,美國政府一些官員和毛澤東領導下的中國共產黨領導人們就建立了不少友誼聯繫,特別是美軍支援中國抗日戰爭的時期。不論是美軍駐延安小組,還是包括斯諾在內的美國記者,都實際上為後來尼克森和周恩來、毛澤東開啟的美中關係正常化留下歷史伏筆。

1972年尼克森到達北京後,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總理周恩來握手。(維基百科)
1972年尼克森到達北京後,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總理周恩來握手。(維基百科)

然而,如同今天一國政治和外交政策可能受到國內保守政治影響一樣,中美兩國正常關係發展進程都分別受到了各自國內和國際政治鬥爭的扭曲,包括美國極右的麥卡錫主義,朝鮮戰爭和中國的文化大革命。所幸的是,70年代,高瞻遠矚的兩國領導人管控了分歧,恢復了溝通交往。

即便在建立外交關係後的多年裏,美中關係也是在外交博弈中逐漸走向成熟。但外交博弈不時帶來「擦槍走火」、掀動地區乃至全球安全的驚心動魄。

雙方利益

回顧中美外交史,人們發現,「美國總統在上台前和上台之初,迫於國內不同集團的種種利益」,不僅做出對北京的強硬態度,還在一些中國方面認為是核心利益的問題上觸動中國的神經,不僅是領導人的,還有民眾的。

如果把部分摩擦等稱為領導人或許可以管控的「外交博弈」,包括90年代美國老布希政府對台軍售,柯林頓政府被認為支持台獨、打破慣例在台灣總統大選前容許當時台灣最高領導人李登輝到訪美國等,那麼另一些突發軍事事件的後果就難以預料,包括1999年美軍戰機「誤炸」中國大使館,以及2001年中美軍機相撞事件等。

在後列事件中,軍方的做法似乎和政府政策脫節,中國政府的政策也難以被中國的民族主義民眾理解。當年美國導彈「誤炸」中國使館後,成千上萬憤怒的學生和民眾走上街頭甚至包圍美國使館。

中美關係因南海問題越趨緊張(取自美聯社)
中美關係因南海問題越趨緊張(取自美聯社)

今天,中國和美國的經濟乃至戰略利益密切相關,所以才有了G2的說法。但是一個關鍵問題是,在所謂「民粹主義」蔓延世界各國的今天,各國領導人如何說服對現狀不滿的民眾保持和服從理性的政策選擇呢?

習近平和川普通電話

美國大選結果公布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是最早和準總統川普通電話的領導人之一。這一消息遠遠沒有後來川普同台灣領導人通電話受到的關注度高。

據中國媒體報導,「習主席表示,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和最大的發達國家,中美需要合作和可以合作的事情很多。中方願與美方推進兩國關係發展,實現不衝突、不對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贏,更好造福兩國人民和其他各國人民。」

中國媒體的報導還說:「川普表示,中國是一個偉大的國家,擁有巨大潛力和光明未來,相信美中兩個偉大國家的關係會變得更好。這次通話是一個良好開端,為下一步中美關係發展發出十分積極的信號。」

也許,我們有一定理由樂觀地相信中美領導人都能認識到中美兩國的合作與協調對整個世界都至關重要,特別是世界經濟尚處在困難和不穩定之中。

不過,和樂觀者意見相左,歲末之際,很多悲觀者認為2016年是有史以來最糟糕的一年。英國一位歌星詹姆仕布朗特(James Blunt)還發了一條推特搞笑說:「假如你認為2016年太糟糕的話,(等著),我將在2017年推出新的專輯。」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