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獲利與市場無關,那麼避險基金的投資風險水位就很難用傳統的CAPM模型(資本資產定價模型)去評估——當一個市場中性的避險基金產生20%的淨回報時,我們很難評估這樣的回報合不合理,夠不夠高,因為其對應到的風險難以估算。
以現實來說,避險基金在2008年以來的獲利是遠遜於標準普爾五百指數的。避險基金管理人們當然高喊著他們與市場無關,所以不能直接和市場比。但有很多研究報告指出許多的避險基金做的早就不是「市場中性」的生意,更多做的是「積極型投資人」的賭博,也就是尋找出認為可以透過「誘發事件」改變股價的股票,先透過槓桿投資佈局,取得一定股權後,再公開向標的公司董事會和執行長喊話,要求分拆事業或者關閉事業,否則要發動股權鬥爭之類的,知名投資人Carl Icahn和David Eihorn都屬於這類投資人。
跟上面這些爭議比起來,CALPERS 之類的資產管理人退出避險基金的最大原因還是在於避險基金的費用。
和風險資本基金一樣,大多數避險基金收費結構是所謂的2–20結構:「2%年管理費,20%淨利紅利」。但由於避險基金多半的投資標的流動性較風險資本基金投資的新創高很多,有市價可以遵循以估算資產價值,而避險基金的複雜數學模型特色,讓許多明星管理人得以用「我前一支基金幫客戶賺了遠超過預期以上的倍數,因此我這支基金的淨利紅利必須收取40%」之類的理由收取驚人的紅利水位。
收了一大堆費用,結果這八年來的表現還不如大盤,難怪資產組合管理者們會開始用腳投票。
另一方面,雖然以明星經理人和超高薪團隊運作的「傳統」避險基金面臨鋪天蓋地的質疑,有幾支維持純數學運作的管理公司卻長期產生驚人回報,其中最知名的就是文藝復興科技(Renaissance Technologies)。
這間成立了超過三十年的避險基金甚至不以「資本(Capital)」為名,而是自稱「科技公司(Technologies)」,不同於許多常在媒體上出現的明星基金管理人,這間公司長期而低調地為其基金投資人賺入驚人的回報,靠的不是穿著亞曼尼西裝、帶著百達翡麗名錶的前投資銀行家們,而是戴著厚重眼鏡、領帶都打不好的電腦科學家、數學家、計算機語言學家和統計學家——目前公司三百名員工裡就有九十位是擁有這幾個領域的博士學位的專家。
在上面這支Numerai官方宣傳影片中,文藝復興科技的共同創辦人Howard Morgan也現身為這個年輕公司背書,儘管Numerai 也有可能成為文藝復興科技的對手。這種惺惺相惜的事情,在吃人不吐骨頭的華爾街是很罕見的,在這裡出現的原因,當然是因為這些人比起華爾街那些玻璃帷幕大廈來說,更常在積滿灰塵的大學圖書館裡出沒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