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主要提出兩項質疑。第一,銷毀出版物是否一定要焚燒?第二,哪些書需要被銷毀,有明確的標準嗎?
該評論文章總結道,「如何對待書籍等出版物,在任何時候,都考驗的是一個社會對於知識、文明的態度,絶對不容隨意化、野蠻化,它必須經得起文明和法律的雙重考量。」
不過,文章現在已被刪除。
違法違規與政治信號
熊炳奇認為,同「掃黃打非」運動中銷毀涉黃影片的性質類似,燒書行為是「釋放違法違規的信號」。
他說,如要清除不合適的書籍,應該經過教育專家委員會,按照當前法律法規操作。燒書的行為太過「極端」,會引起觀者的「不適感」。
在海外的獨立學者胡平認為,燒書事件體現的是中共對人民意識形態的控制,包括網絡刪貼、大學告密等行為都是其中的一環。
胡平對BBC中文說,圖書審查在大陸已經不是新鮮事,存放在圖書館的書籍早已經過過濾,境外書籍基本不可能存放。但在審查的框架下依然燒燬官方出版社的圖書,體現習近平政權「大幅度左傾」,以「清算前朝」(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時代)的方式來實現「定於一尊」的地位。
香港新世紀出版社的創辦人鮑樸對BBC中文說,「焚書」實質等同於「製造愚昧」,歷史上有過秦始皇和納粹焚書的紀錄,已經證明焚書的行為是足以上書的。
他說,「人類社會任何特定的倫理標準都是隨時間流逝而變化的。當代中國已經出現過『批判孔子』的蠢事了,希望這種荒唐的事再也不會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