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安全和防務智庫皇家聯合三軍研究所(RUSI)的研究員斯蒂金斯(Alexandra Stickings)對BBC說,北斗系統建設當然有中國試圖擴大影響力的意義,但同時也涉及到經濟和戰略安全考量。
斯蒂金斯認為,中國建造能同美國GPS匹敵的全球導航系統是中國太空發展雄心的一部分,「擁有自己的系統的主要優勢是使用安全,不需依賴他國提供服務。在衝突發生時,美國可以切斷某些地區的(獲取GPS)服務」。她認為,北斗系統毫無疑問具有軍事價值,能提高軍事精確度,從區域覆蓋發展到全球覆蓋,中國可以決定拒絶某些用戶接收信號,或只收到降級的信號。
同時,國際評論員西迪基(Sabena siddiqui)也在《亞洲時報》撰文認為,北斗系統加上絶大部分由中國承建的亞洲海底電纜增加了許多發展中國家對中國龐大的通訊基礎設施的依賴。中國主宰「一帶一路」國家太空和數位系統的優點是能夠保證這些系統盡可能少地受到干擾平穩運行,但同時也增加了這些國家的信息被操控的隱患。
雖然有技術專家質疑,北斗系統雙向信號傳輸是否在安全與穩定性能上略輸於美國GPS系統的單向傳輸,但多數國際分析人士承認,北斗系統部署完畢仍是中美全面競爭時代中國在太空實力方面下的一步大棋。
北斗三號
中國的北斗系統是中國自主建設的一個衛星導航系統。第一代北斗系統2000年開始使用,提供區域定位服務。第二代北斗系統從2012年底開始為亞太用戶提供區域定位服務。
2015年中國開始建造第三代北斗系統(北斗三號),部署全球衛星網路。北斗三號首顆衛星於2017年發射,2018年底中國宣佈北斗三號正式提供全球服務。
北斗三號全球系統由24顆中地軌道衛星,3顆地球靜止軌道衛星,和3顆傾斜地球同步軌道衛星組成。據新華社報導稱,北斗三號在過去兩年中通過17次發射把28顆全球組網衛星送入預定軌道。
按計劃,北斗系統2018年覆蓋「一帶一路」國家,2020年完成建設提供全球定位服務,2035年圍繞北斗建成定位,導航,授時等綜合體系。
國際實驗室
北斗衛星導航定位協會透露,北斗導航已在90多個國家和地區推出服務,在「一帶一路」沿線近40國開展應用業務,涉及交通運輸,港口管理,土地規劃,農業發展等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