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宇觀點:保價收購不應淪為施政的常態

2019-12-30 06:30

? 人氣

作者指出,台灣若想加入區域經貿合作組織,保價收購就不應成為台灣政府施政的常態,也要開拓新興外銷市場與國內市場。(資料照,取自聆曦@flickr)

作者指出,台灣若想加入區域經貿合作組織,保價收購就不應成為台灣政府施政的常態,也要開拓新興外銷市場與國內市場。(資料照,取自聆曦@flickr)

選舉到了,繼雲林花生之後,政府再度對國內養殖的台灣鯛(改良吳郭魚)祭出保價收購的戲碼,體型600公克的台灣鯛每台斤的收購價為25元,有產銷履歷者為26元(僅一元價差不利產銷履歷認證制度的推動),收購目標八百萬台斤,目前池邊收購價每台斤為22元,由漁會、產業團體向養殖業者收購,再由政府補貼價差。對此有學者認為此舉可有可無,後續冷凍儲藏問題更棘手,有養殖業者指出該措施無助於產業發展,相關的機構及團體也認為應回歸正常市場機制,不建議實施補助收購。很顯然政府動輒花費公帑,想透過保價收購來討好漁民的做法,若啟動保價收購的時機與做法不恰當漁民未必買單。主管部門不能便宜行事,應該審慎為之!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吳郭魚為全球第二大的養殖魚種,產量高達640萬公噸,也是台灣大宗的養殖魚種,近年來產量約5萬多公噸,主要以內銷為主,外銷數量約1萬多公噸。美國為全球最重要的吳郭魚進口國家,中國大陸為其最主要的冷凍吳郭魚進口國。此次中美貿易大戰,美方提高自中國大陸進口的羅非魚(吳郭魚)關稅至25%,相對壓縮了該產品的利潤及價格優勢,確實影響到中國養殖羅非魚(吳郭魚)出口到美國業績。

根據統計今年1-6月中國大陸出口到美國冷凍吳郭魚魚片及冷凍全魚數量分別為40900公噸及9300公噸,較去年同期的45900公噸及9300公噸,在魚片部份減少10%);2019年1-6月美國自台灣進口的冷凍吳郭魚全魚的數量(3900公噸)則較去年同期(3000公噸)增加;再根據台灣官方統計2019年1-11月台灣冷凍吳郭魚出口量 為19517.8公噸,價值18.96億元台幣,較2018年1-11月的出口數量(16907.6公噸)增加,2019年1-11月出口到美國的冷凍吳郭魚全魚數量12002公噸,也高於去年同期的9218公噸 ,顯示台灣養殖吳郭魚出口的數量是有成長。

不過根據國外研究報告顯示,相較於其他海產品,美國消費者對吳郭魚喜好程度明顯下降,而美國超過90%的海產品需仰賴進口,台灣政府應該協助國內養殖業者,提升台灣鯛品質及產品多樣化,以便爭取更多美國高端的水產品消費訂單。

全球養殖漁業遠景看好,過去擁有「養殖王國」的台灣,如今風光不在。目前國內養殖台灣鯛的面積及產量已有縮減的趨勢,漁業署也積極推動養殖台灣鯛申報及預警制度,理應早已掌握國內養殖台灣鯛可能的產量,並有充分的時間暨資訊,可以進行產銷調節措施。對於此次國內養殖吳郭魚價格變動,究竟是短期波動?生產過多(官方學者說法不一)或其他替代性魚種(如烏魚)增產導致產銷失衡?眾說云云,漁業署每年均編列大筆經費,委由學術界及相關機構進行水產產銷相關研究,應該可以迅速找到原因對症下藥並對外說明,而不是急於進場護盤,政府官員這樣的思維與做法,確實不利於養殖產業的正常發展,比起給錢,更應建立農漁民生產風險概念及踴躍參與養殖保險,無需處處仰賴政府。

當前國內台灣鯛產業在遺傳育種、魚體臭土味防除、病害防制(如Tilapia lake virus)、新興外銷市場開拓、國內市場的拓展、產銷供應鏈的改革、養殖汙染防治、台灣鯛產品多元化開發(包括:服裝、皮包、化妝品、保健食品等等),都還有很大的改善空間,可惜未受政府重視。台灣若想加入區域經貿合作組織,保價收購就不應成為台灣政府施政的常態,比起給魚吃,養殖戶更需要的是釣竿與市場!

*作者為農經博士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