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宇觀點:善用貿易規則翻轉台灣農漁業劣勢

2018-12-22 07:00

? 人氣

作者認為,政黨及政治人物無論如何處心積慮,一旦失去民眾的信賴和支持,將從萬千寵兒淪為街頭孤兒,陳水扁如此,馬英九如此。 (資料照,新北市農業局提供)

作者認為,政黨及政治人物無論如何處心積慮,一旦失去民眾的信賴和支持,將從萬千寵兒淪為街頭孤兒,陳水扁如此,馬英九如此。 (資料照,新北市農業局提供)

台灣政府為了國內經濟發展,積極想要加入區域經貿組織,卻老是拿農漁業當籌碼,引發國內農漁民反彈,增添談判的阻力。事實上新型態的農漁業是未來相當具「錢」景的產業,目前國外許多大企業如世界首富比爾蓋茲、亞洲首富李嘉誠、亞馬遜 、阿里巴巴、騰訊、京東等都紛紛投入農業領域,搶先布局,以掌握新的商機。台灣農漁業根基穩固,政府除了應全力發展新智能農漁業外,若能善用貿易規則,不僅可以穩住國內消費市場,還可以為台灣農漁產品創造更優越的競爭環境,相信可以獲得廣大農漁民的支持。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以美國政府應對越南巴沙魚競爭為例:越南巴沙魚是目前全球消費量第一的白肉魚,每年給越南帶來巨額的收入,據統計,2017年,越南巴沙魚的出口額達到1.75-1.8億美元。由於巴沙魚本身養殖成本不高,且成活率很高,不像養殖鮭魚般需要投入很多設備和資金,相較於其他魚類在價格上更具競爭力,美國國內也養殖美洲河鯰(channel catfish),占美國淡水養殖總產量的80%,受到越南巴沙魚低價搶市影響,許多養殖戶不堪虧損紛紛關場引發當地養殖業者反彈。

美國商務部先規定對自越南進口的巴沙魚採取100%檢測,平均每櫃貨物要多支付7000美元的單次檢測費用。(越南台商網)
美國商務部先規定對自越南進口的巴沙魚採取100%檢測,平均每櫃貨物要多支付7000美元的單次檢測費用。(越南台商網)

為了保護美國國內鯰魚養殖戶及相關產業,美國商務部先規定對自越南進口的巴沙魚採取100%檢測,平均每櫃貨物要多支付7000美元的單次檢測費用,接著使用不利可得事實(Adverse Facts Available,AFA)原則(即在反傾銷和反補貼調查中,如果美國調查機關是用不利可得事實做出裁決會導致高額懲罰性關稅),對越南的巴沙魚實施反傾銷稅率(徵收3.87美元/公斤的稅費),使得越南巴沙魚的出口產生了巨大的影響,讓越南巴沙魚在美國白肉魚市場失去競爭優勢。根據統計2018上半年,越南水產品對美國市場出口總額僅為6.26億美元,巴沙魚對美國出口減少是主要原因。迫使越南巴沙魚轉向中國大陸,日本,歐盟等市場。

美國對中國出口的羅非魚(吳郭魚)加徵10%關稅。
美國對中國出口的羅非魚(吳郭魚)加徵10%關稅。

 不過就在美中貿易開打後,美國對中國出口的羅非魚(吳郭魚)加徵10%關稅(羅非魚為美國進口最多的中國水產品,2017年總額達4.26億美元),不少商家都減少進口羅非魚,為滿足國內市場對白肉魚需求(羅非魚和巴沙魚在美國是中低端白肉魚市場的競爭產品),美國商務部也宣稱要降低越南巴沙魚的反傾銷關稅稅率(徵收2.39美元/公斤),預計2019年 1月正式生效,避免因羅非魚供應短缺造成市場價格波動,影響到美國人日常消費,不利中美貿易戰的後續攻防,由於美國給越南工廠的價格較高,廠商也樂於賣到美國,美國市場對越南巴沙魚的進口增加了近3成,美國市場的訂單對價格起決定性作用,造成巴沙魚價格的全面上漲。同樣越南商人的作法,也惹來中國大陸的不快,中國大陸商人已啟動應變措施,後續發展值得觀察。美國政府善用貿易規則,來營造有利本土產業發展及貿易的作法,可給台灣主事者一些啟示。

新的農漁業型態將會跳脫傳統農耕模式,成為賺錢「產業」,蔡總統及其行政團隊對於農漁業應該要有新的認知,才能在後續的區域經貿談判中走出一條嶄新的路,而不是老是把農漁業視為拖油瓶,能拋多遠就多遠,重蹈「扁擔與彩票」覆轍!

*作者為農經博士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