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屆比特幣大會正在美國賭城召開,這個近來炒翻天、也紅遍天的比特幣,到底是一個美好的新未來,還是純粹就是投機、泡沫?沒錯,從貨幣的性質來看,它就是投機、泡沫,而且,看不到一絲絲取代現實世界貨幣的可能性。。
比特幣的產生,號稱有崇高的「理想」,它是要去中央、去管制,其產生來自次在電腦上的「挖礦」,至於創立者,只知道是叫「中本聰」的一個人或一群人。這個實驗性質濃厚的虛擬貨幣,今年突然暴紅。
比特幣最致命之處,其實就是它的「理想」。所有在各國家、經濟體、乃至國際間能流通、被接受的貨幣,都有一個負責發行的單位(大部份就是中央銀行);央行以國家的力量保證此貨幣的流通、穩定其幣值,當然,最重要的是:扮演最終支付的角色。這是支撐這些貨幣被所有人接受、能流通、作交易、還有價值儲存功能的最基本原因,但比特幣沒有這種單位與功能。
貨幣有兩項最重要的功能:價值儲存與交易功能。比特幣由於沒有一個力量去穩定其幣值、保證其最終支付,其幣值暴起暴落,你根本無法透過比特幣達到儲存價值的目的。5年前問世時,比特幣與美元的匯率是一美元可兌1309個比特幣,今年初漲到一個比特幣兌10美元,11月底飆到超過1200美元─超過了金價,接著再暴跌4成。心臟不夠強的人,還真是不能買賣比特幣哩!至於交易功能,除了極少數玩家與少數線上商家接受比特幣外,世界上99.9%的人,根本不會使用到比特幣;日常生活的交易支付也不可能使用這個貨幣。
所以,用最傳統的觀念看,稱其為貨幣,根本名不符實。他現在擁有的交易功能與價值儲存功能,其實類似當年荷蘭的鬱金香泡沫。投機、泡沫盛時,所有人都看好鬱金香的漲勢,因此都願意擁有並以某些東西換取它─有人甚至拿鬱金香買下房子。也只有在這個泡沫鼎盛階段,它才存在交易與儲存的功能。但一旦泡沫破滅,你會發現,它什麼都不是─只是個屁,就是一顆鬱金香的球根罷了。
最近比特幣飆漲時,願意接納此貨幣的線上商家增加,但暴跌後又減少,原因就是願意接受其作為貨幣者,也只是看好它可再漲,要趁機撈一票。待比特幣泡沫破滅,花大筆實質世界中的貨幣換來比特幣者,大概也會發現,它什麼都不是了,只是電腦中的一個數字罷了,其它,啥都不是。而且,更不要忘記,比特幣的初始設定是最後只能產生2100萬個,這種數量,無法應付任何一個稍具規模的經濟體的需求,因此,即使不泡沫化而消失,它也永遠只是少數中的少數。
比特幣的這波炒作風是以中國的炒家為主,先是美國國會與政府單位認為「比特幣可以成為合法的支付工具」,啟動這波飆勢;最後則是逼得人民銀行(等於是中國的央行)與工信部等聯合發出通知,明確定義比特幣「不是真正意義的貨幣,不具有與貨幣等同的法律地位,不能且不應作為貨幣在市場上流通使用。」我國央行則是把比特幣定位「一種貴金屬」。
有人說是比特幣的聲勢威脅到現行各國的央行權力,才會出面打壓;錯了,比特幣根本難以威脅央行的權力,各國央行的發聲,只是及早戳破這個泡沫罷了。而且,他們對比特幣的觀察與定義,也算是中肯。
雖然,比特幣是投機、泡沫,而且,絕無可能取代貨幣、沒有儲存與交易功能,但並不代表你不能在其中賺到錢。只要還有一群─即使只是一小群的狂熱支持者,它就會繼續存在,其匯率的高低暴衝間,就有獲利空間─當然,也有破產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