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紹煒專欄:生不如死,台灣比中國還不如!

2025-01-22 06:20

? 人氣

中國去年新生兒數稍微回升,但人口危機仍嚴重。(資料照片,AP)

中國去年新生兒數稍微回升,但人口危機仍嚴重。(資料照片,AP)

結果出來了,去年兩岸同樣都是「生不如死」,而且看來未來也沒啥指望了,更且台灣的情況顯然不如中國。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台灣連續48月、中國連續3年「生不如死」

2024年初步的人口統計數據出爐,台灣去年新生兒人數只有13萬4,856人、尚低於2023年的13.5萬,死亡人數則是為20萬2,107人,不計遷出遷入的自然變化人口為減少6萬7,251人。有人戲稱這種人口變化叫「生不如死」,而台灣從2021年元月至今,已連續48個月陷於「生不如死」狀態。

對岸的情況雷同,2024年中國全年新生兒954萬人,死亡人數則為1093萬人,自然變化是減少了139萬人,這是連續第3年總人口數下降,同樣算是「生不如死」。

不過,兩岸相較之下,台灣景況又較對岸不如。去年是中國傳統上屬「吉祥」的龍年,不少父母會想在龍年生個龍子、龍女,討個吉利,從過去數十年的數據來看,「龍年生子效應」屢試不爽。例如1987年兔年新生兒數31.4萬人,隔年的龍年新生兒數直接衝上34.2萬人,1999年兔年28.3萬人隔年的龍年又增為30.5萬人,上次兔年新生兒19.6萬、新年龍年水飆上22.9萬。

台灣高教退場,中國幼稚園倒閉

但台灣的龍年生子效應這回首次失靈,即使有龍年加持,新生兒數依舊下跌。倒是中國的龍年效應還在,去年954萬的新生兒數就比2023年兔年的902萬稍有增加,這是7年來新生兒數量首次意外小幅增長。

雖然大概率上,這只是龍年效應帶來的增加,而非少子化趨勢的反轉,但畢竟還是一次增加,台灣則是連龍年效應都消失後,未來越來越難期待不婚不生少子化的現象會反轉,讓新生兒數止跌回升。因此類似去年全台退場或是宣布要退場的大專院校有7家以上,未來這個數字與趨勢會持續,最終大概要倒掉二、三十家以上,才能供需平衡。

兩岸未來都是作老年人的生意才是王道,幼兒的生意就免了,因為那是一個快速萎縮的市場。中國有許多醫院關閉了婦產科,生產奶粉企業停工停產,根據業者的說法,去年幼稚園入學人數大減500多萬,一年就有數以千計的幼稚園關閉、超過17萬名幼稚園教師失業。這些,台灣早已經歷過,只是規模沒那麼龐大罷了。

老化人口又減少的北方,年輕人口增加的南方

這種少子化、老化、人口衰退的國家,已經越來越多。歐洲當然是走在最前面,亞洲國家則是日本先行、後面跟著四小龍、中國,東協雖然相對較年輕,但也開始「跟上來」了。台灣與韓國的年齡中位數約45歲左右,日本約為49歲、中國約38歲,東協國家則除了泰國在40歲外,其它國家在20-30歲左右,不過生育率大多已降到替代率邊緣。

喜歡這篇文章嗎?

呂紹煒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