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岸風電在地化除了基礎鋼構自製外還增加了甚麼?競標的不就一樣嗎?價差竟達2.5倍? 在綠能、電價、氣電、核能、安全和公投民意的計略中如何論證,應從總統競選就要開始,供選民認知抉擇。人民必須從抹黑、民粹、欺詐中跳脫。有了經濟、財富與實力之後才有民主,光靠吶喊、分化和浪費人民稅款,而無財經發展,是無法捍衛民主的。
再如高雄市二階輕軌,前任市長急忙開工,大順路與美術館路是高雄市少有的林陰大道,但道路並不寬闊,一旦來回兩軌開始,不僅無助於交通紓解,且車輛穿插更混亂危險,而多量參天大樹恐將遭砍伐讓路。據研究,一棵大樹一年能吸收約15-20公斤的二氧化碳,此外還有集水、降溫、固土、除塵等功能。幸而現任市政喊停,從頭計議,否則不僅犧牲了環保,高雄在負債3200億的情況下,還能這樣不計效益回收的建設嗎? 故公園、路道、美術館、空地都應廣植樹木。
韓國是台灣的競爭對手,土地是台灣的2.78倍,人口2.23倍,人口密度513/638雷同,發電裝置2.5倍,兩國能源皆靠進口,韓國生產全球20%的智慧機械,人均GDP美元3.3萬,是台灣的1.32倍,台灣嚴重落後。
試觀韓國電力政策的制定: 以GDP、節電、減碳、省核、去污、尖峰負載、電價、人口、氣候等因素聚集成模型,進而評估電力及配比的計畫,每兩年檢討修正。其2016年的發電量5092億度,電力佔比%如下(括號中為裝置量佔比):核30.3(22)、煤40.57(30),氣21.96(31)、油2.61、水1.24、再生3.32 (其它裝置17)。由此可以看出核、煤電穩定而價廉,故電力佔比皆高於裝置佔比,是為基載,氣電價昂故反之電力佔比小於裝置,再生能則在逐漸發展中。
韓國電力需求以每年增加1.8%核計,2017至2030約增加40%,設置量增加為60%達169.2GW,以保持備載,設置佔比%大為調整如下:核12.06、煤23.58、氣26.18、再生34.57,其它3.65。再生能裝置大為增加,核、煤電則大為減少,但核電裝置仍保持相當高水平,其淘汰是緩慢漸進的,以防電價急升及電力空窗衝擊。行筆至此,不禁為我現政府的電力政策捏一把冷汗,希望人民有理智選出專業評審合理計畫的新政府,使國家發展長治久安。
*作者為工程專業經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