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議性搬遷
飯田家做這行已經是祖傳八代了。1850年,先人在日本橋附近的老魚市有家店。1923年關東大地震,魚市塌了。1935年,飯田的爺爺把店遷到築地。
現在,飯田又被告知要搬遷了,搬到東京灣另一面曾是化工廠的人工島上。新市場很漂亮,有寬敞整潔的空調大廳。
問題是,誰也不願意搬!飯田說,離客人太遠了,「銀座有200家壽司店,那兒的文化是這兒創造出來的,因為我們離得近,走路10分鐘。」
還有,新市場地點有「毒」。原來的化工廠嚴重污染了地下水,本來說已經清理好了,但是,東京新當選的市長又下令再行檢測。結果發現,苯含量超過日本政府安全標準79倍。
築地市場協會主席伊東(Hiroyasu Ito)告訴共同社,「我發現自己對事態發展再次感到吃驚。」這話聽上去很有日本式的低調風格。原來說,用一層厚厚的乾淨土壤掩埋之後才開始在上面蓋新魚市,後來發現,根本沒有這麼做。
有些批發商說,他們懷疑。為了讓魚市搬遷計劃獲准,原來的東京市府或許曾經給地下水檢測數據做過手腳。
魚市商販面臨更多的等待、未知數。
我去築地參觀那一天,正好趕上可能是那裡舉行的最後一次新年拍賣。每年第一次大型拍賣都很熱鬧,總會有一人來搞噱頭添彩。
木村清(Kiyoshi Kimura)是日本最火的壽司連鎖的老闆。每年一月,圓滾滾的木村先生總要來把鮪魚競到天價。
2013年,他花170多萬美元買了一條222公斤的藍鰭,今年他略有收斂,僅出價65.2萬美元買了條212公斤的。
這個價,木村的壽司肯定是要嚴重虧損的。當然了,這是要抓知名度,天價會讓他的名字出現在日本、世界各地的媒體上。
在一些旁觀者眼裡,木村每年一度的舉動品味不高。人們對鮪魚的胃口之大遠遠超過魚的繁殖能力。最新估計顯示,自從1960年代以來,太平洋藍鰭金槍魚總數跌幅超過95%。
飯田親眼見過後果。
「我剛在這個市場工作的時候,每天拍賣可能都有5000條冷凍鮪魚、2000-2500條新鮮鮪魚。現在每天冷凍的可能還不到1000,新鮮的只有100、200,甚至更少。我們沒有足夠的魚滿足客人的要求。」
我問他,你是不是擔心生意的未來呢?
他使勁點點頭說,「是的。我想,也許會像鯨魚遭遇一樣的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