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太強了,創下多項歷史紀錄,其一是總統蔡英文第二任的得票數與得票率都比第一任的高,明顯未受到執政包袱的影響。其二是打破地方包圍中央的規律,前次縣市長選舉的大贏,未實質反映在總統大選的結果上。其三是在國內外各種選舉具關鍵作用的經濟牌,並未在此次選舉中發生預期的效果。這究竟是暫時現象,還是已然產生結構性改變?
而國民黨每逢敗選,就立刻要改革,黨主席要負責,並且選民往往會自己找了很多代罪羔羊以找戰犯的心態來責難自己,如此次的吳敦義的不分區名單、吳斯懷的言論及韓國瑜落跑等,自然就成為指責的對象,這些固然都有道理,但改革總是找不到正確的方法,甚至病急亂投醫,黨名也不對、兩岸論述也不對、人事也不對,統統都有問題,但我們總是缺乏對於自己的檢視,我盡力了沒?願不願意拋棄同溫層而到艱困選區選舉?國民黨的大敗難道自己都沒有責任嗎?如果國民黨改革是必然的決定,那麼不妨從補選黨主席各候選人所提的政見中,找尋一條改革的方向,一方面尊重新主席的權限及全代會的共識,一方面避免再度陷入分裂,眼看吳主席之後的新任黨主席,其實並不好做,一大堆的問題,辭職是負責任的展現但並非最好的方法。
要新的兩岸論述請尊重新任黨主席及新民意,新任黨主席必須具備有幾項條件:一是團結藍營最大多數;二是爭議性最小;三是要有參選2024的意願;四是必須對黨務及台灣地方有一定程度的了解;更重要的是,必須對黨主席提名產生辦法有正確的認識,經過2017年中國國民黨第20屆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通過「中國國民黨主席選舉辦法」修正案,為符合國內一般選舉之當選原則,黨主席選舉改為一輪選舉制,由得票最多者當選;如僅一人登記參選,則以得票數過半數之票數者當選。提高選舉人資格門檻,由原先入黨滿四個月提高至一年,避免大量為參加投票而入黨之情形;並依選舉作業過程實務經驗,增列選舉人投票時應持附照片之證件等規定,根據相關規定進行辦理,國民黨主席由全體黨員以無記名單記法選舉。主席缺位時,由副主席依全代會通過的順位代理主席,並於3個月內選舉新主席,補足原任所遺任期。目前國民黨第一副主席為曾永權,未來可能將代理黨主席。
各種來自各方改革的意見很多,其中最大的爭議莫過於兩岸論述及是否要改黨名?這些意見幾乎每次敗選都要重來一次,變成世代間的對立或是地域和派系間的角力。其實國民黨的兩岸論述以一中各表為主的九二共識並沒有錯、反對台獨及反對一國兩制也沒有錯、兩岸同屬中華民族也沒有錯;就是因為香港抗中爭議及民進黨刻意將國民黨主張的九二共識等同於一國兩制,使得民進黨的抗中保台策略奏效,激起台灣年輕人及一般民眾的亡國感,促使國民黨大敗的無奈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