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中國承諾在未來兩年內增購不少於2000億美元的美國商品和服務,包括500億美元的農產品、750億美元的製成品、500億美元的能源產品和400億到550億美元的服務業產品等。
另外,中國同意加強知識產權的保護,包括改善打擊網路侵權、盜版和假冒商品的刑事和民事程序;結束長期以來強迫或迫使外國公司將技術轉讓給中國公司的做法。中國還同意在2020年4月1日前,取消對證券公司、保險公司(美國人壽、醫療和養老保險服務商)、期貨公司和基金管理公司的外資股權上限,允許美國金融公司擁有100% 的股權等。
協議的最後一章是關於強有力的糾紛解決機制,以確保協議得到立即和有效的執行。
文本中沒有「關稅」字樣,美國保留了大部分關稅
值得一提的是,文本中幾乎沒有出現關稅的字樣,而取消關稅曾是中國與美國達成協議的主要訴求。中國當時要求美國取消所有的關稅,才能簽署協議。
不過,12月13日,在雙方宣布美中達成第一階段協議的當天,川普政府表示,美國將暫停原定12月15日生效的,針對價值1600億美元的中國進口到美國的智慧型手機和玩具等產品徵收新關稅的計劃。
另外,美國同意把9月1日開始的針對1100億中國產品,包括鞋子和服裝的所徵收的關稅從15%降低到7.5%。美國之前針對價值2500億美元的中國進口到美國的產品徵收的25%的關稅繼續保留。也就是說,美國保留了對大約3600億美元中國產品的關稅,而這相當於中國出口到美國產品的三分之二。
美國財政部長馬努欽星期三(15日)對媒體表示,如果美中能夠很快達成第二階段協議的話,川普將考慮進一步下調對中國產品徵收的關稅。
因為美國保留了大部分關稅,星期二(14日),在彭博新聞社報導了這個消息後,很多中國人認為,第一階段的協議對中國來說是不平等的。
劉鶴被比作「李鴻章」,對中國來說,簽協議比不簽好
Youtube網站星期三(15日)對雙方的簽字儀式進行了直播。在直播的帖子下方的評論中,有人罵中國首席談判代表、副總理劉鶴「喪權辱國」, 稱劉鶴簽署了新的《馬關條約》。也有人把劉鶴比作曾經代表清政府簽署一系列喪權辱國條約的晚清重臣李鴻章。
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PIIE)的布朗(Chad Brown)星期三(15日)在回答美國之音記者有關協議是否對中國不利時說,對中國來說,簽署協議比不簽好。
他說:「如果你問自己,相對於貿易戰的持續升級以及事情越來越糟,我確實認為這個(簽署協議)要好得多。如果你問從習近平主席的角度看,從中國的角度來看,是的,這比升級好。中國願意在這項協議中履行的許多承諾實際上可以說對中國有利。政治上可能很難做,但從經濟上講,中國內部一直想推動一些經濟改革。他們很久以前就打算這麼做了。所以,中國在這項協議中也是獲益的。這不僅是美國的單方面的一份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