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浩觀點:毛澤東為什麼發動1958年臺海危機?

2017-02-05 07:10

? 人氣

1963年,菲德爾・卡斯楚(左)與蘇聯領導人赫魯雪夫(Nikita Khrushchev)(AP)
在中蘇會談時,毛澤東暗中在沿海地區動員解放軍部隊,卻根本沒向赫魯雪夫吐露他要解放外島的意向。圖為菲德爾・卡斯楚(左)與蘇聯領導人赫魯雪夫(Nikita Khrushchev)。(資料照,AP)

毛澤東發動1958年臺海危機的主要目的是挑戰赫魯雪夫「和平共處」政策以及赫在共產世界的領袖地位,臺灣只是他的一個藉口。1958年4月,赫魯雪夫提議和美國總統艾森豪進行蘇美高峰會議,毛澤東對此非常不高興,他覺得自己才是共產世界領袖,應該由他與艾森豪開會。毛澤東似乎認為,如果他把臺灣海峽推向核子戰爭邊緣,赫魯雪夫必須在「和平共處」政策和蘇中同盟關係之間做選擇,他可以因此破壞蘇美親善。在某種意義上,毛澤東成功了,中國對金馬展開砲擊後,蘇聯被迫為中國向美國發出核子威脅「如果美國要介入衝突,蘇聯將視攻擊中華人民共和國如同攻擊蘇聯」,使蘇聯和美國的關係緊繃。但毛澤東拒絕赫魯雪夫派「一個師的飛機」來中國幫忙,說「我們自己會解決問題」。中國對金馬的行動事先對蘇聯沒有任何交代,打亂了蘇聯對美外交,最終激怒赫魯雪夫,引發蘇中關係破裂,這是後來蘇聯取消對中國核援助的一個重要原因。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1958年7月中旬,中東形勢緊張,中華人民共和國以「聲援中東人民的反侵略鬥爭」為由,開始大量向福建沿海集中兵力,準備攻打金馬。1958年8月6日,中華民國國防部宣布「臺灣海峽局勢緊張,臺澎金馬地區進入緊急備戰狀態」。8月18日至20日,蔣介石緊急巡視金馬前線,他當時判斷,毛澤東的目的「仍以戰爭脅制美國退出臺灣海峽,清算中華民國,使其不僅進入聯合國,而且成為五大國之一的春夢,故其計劃仍以局部戰爭,掠取金門,馬祖為主旨,但亦不恤引起大戰,冒犯臺灣之準備,而其關鍵全在我金門戰鬥之勝負,為唯一樞機耳。」

8月23日,解放軍突然對金門進攻,砲擊一日數萬發。8月23日至9月18日,解放軍持續火力封鎖金門海運線,國軍則針對解放軍砲兵陣地展開反擊。蔣介石立即要求美國「一,確保臺灣海峽之安全,使臺,澎對外島之海運得以暢通。二,穩定金門馬祖局勢,阻止敵人瘋狂侵略行動。」美國國務卿杜勒斯因此公開警告中國,若中國圖謀奪取金門、馬祖,美將視為威脅和平。8月24日,美國舉行國家安全會議,軍方認為如果有需要,美軍可介入協助國軍防守金門和馬祖,防止解放軍海上封鎖。軍方要求「為了有效防禦這些島嶼,將要動用核子武器。」但艾森豪還在猶豫。此後,第七艦隊協助補給金馬,突破解放軍封鎖,並與國軍舉行一連串聯合演習。

9月4日,杜勒斯發表「新港聲明」,認為「中共進攻金、馬,即為進攻臺、澎的前奏。」艾森豪同時決定,如果危機升高,要對中國動用核子武器。面對美國的核子威脅,中國撤退,1958年9月6日,周恩來宣布北京的目標是恢復中美大使級會談,白宮立刻表示,美國駐華沙大使已經準備好恢復會談。赫魯雪夫這時卻寫信給艾森豪作核子威脅,艾森豪回信,決不在中國武力恫嚇下後退。9月15日,在華沙舉行的中美大使級會談上,中國代表王炳南提出「直接威脅廈門、福州兩海口的,為國民黨軍隊所占據的金門、馬祖等沿海島嶼,必須收復。如果國民黨軍隊願意主動地從這些島嶼撤走,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將不予追擊。」美國大使強調「美國對具有主權之盟友負有義務,今盟友領土遭受攻擊,美決不能接受任何涉及讓棄盟友領土之解決方案。」美國實際上主張中華民國是主權獨立國家,它的領土是臺澎金馬。中美雙方連續會談四次,毫無交集。

喜歡這篇文章嗎?

汪浩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