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總統大選已經結束,筆者決定再把討論的焦點拉回到發生在50年代的海軍白色恐怖案。本文是筆者討論海軍白色恐怖案的第三篇文章,討論這個主題的目的並不只是介紹海軍白色恐怖加害者對受害者的迫害,而是藉由對這些案子的研究去瞭解60年前的政治案件,如何影響著今日台灣人的國族或者意識形態認同。
在第一篇文章中,筆者介紹了海軍白色恐怖案背後桂永清將軍與桂永清、魏濟民、陳誠、孫立人還有蔣經國的派系鬥爭。第二篇文章中,則是探討海軍白色恐怖外省受害者的國族認同,證明他們當中確實有認同中共的人士存在,但絕大多數還是中華民國的堅定擁護者。換言之在海軍白色恐怖案中,受害者的最大宗其實是效忠兩蔣父子的「藍色統派」。
接下來在本篇文章中,本省受難者是筆者認為極有必要討論的對象。直到1958年許昭榮被捕入獄以前,至少在海軍裡面是沒有人因為主張台獨而成為政治犯的。所以許昭榮始終以「中國海軍第一個台獨主張者」自居,可見正如前兩篇文章的描述,白色恐怖針對的還是中共間諜及親共人士為主,哪怕是受冤枉者也是以中華民國派占多數,並沒有什麼獨派人士。
戰後加入中華民國海軍的台灣人,因為沒有涉及海軍大陸時期派系鬥爭的緣故,反而更加受到桂永清將軍的信任和保護。何況他們當中許多人,曾在太平洋戰爭爆發後參加日本帝國海軍,擁有對抗美英海軍的豐富實戰經驗。對於桂永清建立新海軍,尤其是接收日本賠償或者投降軍艦上有極大幫助。但這卻並不代表本省籍的海軍人才,對中華民國政府就完全沒有怨言。
帝國海軍對台籍人才的培養
太平洋戰爭爆發以前,日本帝國雖然受到華盛頓公約體系的百般壓制,卻仍舊發展出了僅次於美國、英國之後的全球第三大海軍。帝國海軍更在對美英開戰之初,藉由對海軍航空力量的成功運用,在珍珠港與馬來亞海戰中大敗美國海軍及英國皇家海軍。日本的勝利激發起了台灣人身為黃種人、亞洲人的榮譽感,紛紛報名投效日軍。
值得一提的是,台灣人雖然嚮往參加日軍打倒「米英鬼畜」,但內心的漢民族意識還是非常強烈。所以日軍並不願意將台灣人投入中國戰場,深怕他們在國共兩軍的煽動下產生民族意識,進而調轉槍口回過頭來打日本。直到太平洋戰爭爆發,才放心讓台灣人參軍,到東南亞去進攻血緣、文化、歷史與外貌都跟自己完全不同的白種人軍隊。
或許日本人對殖民地子民還是有所歧視,做為高技術軍種的海軍志願兵制度硬是比陸軍志願兵制度晚了快兩年才允許朝鮮人、台灣人報名參加。但帝國海軍的風氣終究是比陸軍開放,且海軍的主要作戰範圍是在東南亞與西太平洋,較少投入中國戰場的軍事行動,所以到1945年8月日本投降之際,參加海軍的台灣人數量多達11,000人,是陸軍5,550人的兩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