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劍虹觀點:中華民國撤退70周年,向保衛台灣的英雄們致敬

2019-12-08 07:20

? 人氣

無論是民進黨的呂秀蓮還是國民黨的馬英九,都肯定65萬來台國軍是阻止中共赤化復興基地的中流砥柱。沒有他們,五星紅旗早已在台灣島上飄揚,自由中國的子民應當飲水思源。(許劍虹提供)

無論是民進黨的呂秀蓮還是國民黨的馬英九,都肯定65萬來台國軍是阻止中共赤化復興基地的中流砥柱。沒有他們,五星紅旗早已在台灣島上飄揚,自由中國的子民應當飲水思源。(許劍虹提供)

今年10月1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建政70周年的日子,然而由於中華民國正是當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推翻的對象,所以對岸的「國慶」看在有台灣這裡等同於「國殤」。中共建政的70周年,就是中華民國撤離大陸的70周年,只是中華民國政府由成都遷來台灣的日子發生於1949年12月7日,比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晚了足足兩個月又七天。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雖然失去大陸,站在中華民國的立場上等同於亡國之恨,但是從正面角度來看,12月7日又何嘗不是中華民國在台灣的新生之日?筆者並不是所謂中華民國「第二共和」論述的支持者,也認為中華民國的固有領土應包含中國大陸與外蒙古,但我們還是要承認中華民國是在由台灣、澎湖、金門與馬祖組成的復興基地上實現經濟奇蹟。

更重要的是,中華民國還在復興基地上實現了中華民族5,000年歷史上第一次的民主奇蹟。民主自由正是當年中共推翻中華民國時高喊的口號,可是最終證明中國人不需要靠皇帝臉色過日子的,反而是當年被認為獨裁、專制、封建和迂腐的中華民國政府,回過頭來看70年前那場紅色革命更顯諷刺。對於2,300萬定居復興基地的自由中國子民而言,這正是紀念政府遷台70周年的重大意義。

DSC_7624.jpg 執行過槍決南京大屠殺戰犯谷壽夫任務的老憲兵李選是抗日英雄,但卻也是堅決擁護中華民國的反共先鋒。他曾自告奮勇到馬祖參加反共救國軍,在第一線捍衛台灣安全!即便如此,晚年的他仍獲得兩岸同胞推崇。(許劍虹提供)
執行過槍決南京大屠殺戰犯谷壽夫任務的老憲兵李選是抗日英雄,但卻也是堅決擁護中華民國的反共先鋒。他曾自告奮勇到馬祖參加反共救國軍,在第一線捍衛台灣安全!即便如此,晚年的他仍獲得兩岸同胞推崇。(許劍虹提供)
DSC_7556.jpg 曾在緬甸配屬美軍第5332旅「火星特遣隊」,投入對日作戰的袁志鈞老先生,在大陸淪陷前夕隨海軍來到台灣,也是位一輩子效忠中華民國的前輩。(許劍虹提供)
DSC_7556.jpg 曾在緬甸配屬美軍第5332旅「火星特遣隊」,投入對日作戰的袁志鈞老先生,在大陸淪陷前夕隨海軍來到台灣,也是位一輩子效忠中華民國的前輩。(許劍虹提供)

比敦克爾克還要偉大的撤退

撇開1945年台灣光復時來台接受的軍人與公教人員,還有1955年大陳撤退時來台的義民同胞外,在1949年進入台灣的外省人口約有125萬人。1940年的敦克爾克大撤退,成功將40萬名英國、法國還有比利時軍人從即將淪陷於納粹鐵蹄的法蘭西撤往不列顛,為西歐盟軍保存下了最後一股戰力。不過若把敦克爾克大撤退與1949年大撤退相比,偉大的程度卻是小巫見大巫。

因為來台灣的不是只有60萬大軍,還有65萬各行各業的老百姓。除了資本家與地主等中共鎖定的「階級敵人」外,大量來台的平民百姓還包括文官、公務員與知識份子。外省技術官僚與本省菁英攜手合作,在美國援助下將原本是傳統農業社會的台灣快速帶往工業化的道路。在毛澤東發動文化大革命的那段混亂歲月,也是撤退到台灣的知識份子保存住了中華文化的香火。

同一批外省知識份子,尤其是以胡適、雷震、傅正、殷海光與余紀忠為代表的自由派知識份子,更是身先士卒挑戰國民黨的威權統治。他們當中許多人,雖然在戒嚴體制下失去了人生自由,但終究還是為中國人爭取到了得來不易的民主制度。雖然我們沒有向二戰時的盟軍那樣,發起一場類似於諾曼第登陸的戰役成功光復大陸,但是從上面的三大意義來看,能說1949年大撤退不偉大嗎?

本篇文章共 1 人贊助,累積贊助金額 $ 150

喜歡這篇文章嗎?

許劍虹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