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快訊
20171031-SMG0035-快訊小紅條兒

新新聞》憂零台語世代成真,賴咏華拍三聲道影片撩落去

2020-01-26 15:00

? 人氣

經營「足英台三聲道磅米芳」平台的賴咏華,曾拍影片打臉「母語在家學」的說法。(翻攝自YouTube)

經營「足英台三聲道磅米芳」平台的賴咏華,曾拍影片打臉「母語在家學」的說法。(翻攝自YouTube)

「李佳芬伊本身是一个鶴佬化的詔安客家人,毋過伊家己的查某囝阿冰,鶴佬話嘛無學著,詔安客嘛無學著,伊竟然閣共逐家講,母語佇厝裡學就好矣。」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思索身分起源,走入農村學藝

二○一九年十月,總統選戰正打得火熱,一支以台語、客語和英語質疑國民黨總統參選人韓國瑜及其妻子李佳芬的影片在網路上廣傳。影片指出,李佳芬來自雲林,具有客家血統又會講台語,然而女兒韓冰既不會講客語,連台語也說得七零八落,顯示李佳芬「母語在家學就好」的說法並不可行。

這支點閱近百萬的影片來自臉書粉絲專頁「足英台三聲道磅米芳」,意思是「足濟(台語:很多)英語、足濟台語和四縣腔客家話」,拍攝者是賴咏華,人稱「阿華師」,「磅米芳(台語:爆米香)師傅」是他的職業之一。

鏡頭前的賴咏華操著一口流利台語,發音的純粹與道地讓不少人驚奇,但事實上他自前年才重拾自己的母語。而這也是一段「從泥土到嘴唇」的旅程。

自交大光電工程學系畢業後,賴咏華到澳洲工作一年,經常被問到:「你是誰?」「你來自哪裡?」他的答案毫無疑問是「台灣人」,卻開始困惑:「什麼是台灣人?」農業是台灣的基礎,於是他回到大學時期因舉辦營隊而相熟的客家村莊,拜師學藝做土礱,也因此學會客語。

土礱是早期農村常見的碾米工具,不過人力土礱早在一九六○年代就被電子機具取代。賴咏華為讓親手製作的土礱有稻穀可磨,追本溯源開始種水稻。相較於同儕們紛紛踏進鄰近的竹科,他卻往農村走去。

「我有一遍佇庄頭看到一台磅米芳車,就歡喜提著自己種的米給師傅。彼時陣我二十八歲,頭一回看著磅米芳。」賴咏華想要分享他的感動,除了種稻和土礱,他也買了一台爆米香機放在後車廂,開著廂型車巡迴全台國中小,介紹農業、食安與傳統文化議題。

無法吞忍台語「壽終正寢」

前年夏天,賴咏華的爆米香巡迴到淡水一所幼稚園,「我順手提起mai-khuh用台灣話問好:『各位小朋友逐家好!』現場的囡仔你看我、我看你,無人知影我佇講啥。」甚至一位小朋友還轉身問一旁長輩:「這個叔叔是香港人嗎?為什麼我聽不懂他講的話?」

「我雄雄發現,台語是一个無未來的語言。咱閣熟似(台語:認識)偌濟(台語:多少)會曉講台語的囡仔?」賴咏華突然驚覺,台語人口愈來愈少,有朝一日將會歸零。台語末日何時降臨?二○二○年。綜合政府與學者預測,今年出生的台灣人,將在不需使用台語的時空成長,他們會成為零台語世代。

「我阿嬤佇八十冬前出生時,規個台灣聽無華語,百分之八十的人干焦會曉(台語:只會)講台語。」賴咏華分析,三十年後生活在台灣已經不需要台語,像是病人不再只聽得懂台語,因此醫護人員不需要會說;祖父母本身都不一定會說台語,講台語也不再是增進祖孫情的方法。

喜歡這篇文章嗎?

李佳穎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