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歷屆的選舉過程,台灣不斷地自我界定主權與認同的邊界。而今年,在年輕人的力挺下,一個新的台灣認同在這次選舉中被確立,這也是創造蔡英文八一七萬票門檻的主因。
蔡英文以八一七萬票創造出新歷史門檻,但民進黨的政黨得票率才三四%,意味著三分之二的人不支持,投給蔡英文不代表滿意民進黨政府執政。
另一方面,毫無國政願景與政策方案、言行荒唐的韓國瑜也獲得五五二萬選民支持,超越上次朱立倫的得票數。
透過民主選舉而確認的主權邊界
國民黨文傳會副主委坦言失敗主因是主權牌,選後高雄市議員甚至提議中國國民黨改成台灣國民黨。外媒也很清楚中國因素對這次大選的作用,BBC記者在國際記者會上還有點調侃地問蔡英文:「是否要感謝習近平?」
在歐洲留學的台灣學生說,他搭機返鄉投票,結果第一次看到飛機上整排座位都坐著台灣年輕人。「台灣主權獨立」成為這次總統大選的宣言,主要是因為年輕人的力挺,它在原來的政治格局上加碼,從而創造出蔡英文門檻。隨著台灣老化速度將在未來十年內加速,這個趨勢只會愈來愈清楚。
中國政府以及台灣某些統派認為,這些都是李登輝與陳水扁改了課綱、洗腦年輕人所致,其實這才是無腦的看法。台灣主權獨立是一個長期民主化的趨勢,李登輝、陳水扁與蔡英文是站穩這個位置,才累積了個人的權力。
國民黨的「中華民國是中國唯一合法代表」在一九七一年因為美國國務卿季辛吉(Henry Kissinger)訪中而崩盤,蔣經國不得不開放少數名額的中央民意代表選舉,以尋求對內的政權正當性。從此,台灣的自由化與民主化就依循著「選舉總路線」而展開。
在此之前,國民黨屢次拒絕中央民代與總統選舉,其理由是「全中國」的國會與總統如果都由「台灣省」選民選出,那不成了台獨?這個理由現在聽起來很荒謬,但它的確透露了一個重大關鍵:每次選舉其實都是在確定誰是我們的國民,也就是確認主權範圍。
前現代保守政治的草包翻版
就此而言,一九九一與九二年的國會全面改選、九六年的總統直選,事實上真的如同李登輝所說,讓中華民國進入「第二共和」。國民黨透過選舉逐漸脫離外來政權的身分,而台灣同時也脫離國共內戰的那個「中華民國」,成為一個新而獨立的國家。
在這個國體變動的過程,幾乎每兩、三年就會有大型選舉,利益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與狗熊競折腰,因此有很多人會犬儒地說,選舉是在兩個爛蘋果裡面挑一個不爛的。
但香港反送中抗爭的慘烈犧牲,卻及時地提醒尚未經歷轉型正義的台灣社會,現在的台灣人可以把政治人物比喻為爛蘋果、還可以挑三揀四,這是立基在過去多少前輩的血淚犧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