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蔡英文狂砸錢,就是狂!

2017-02-09 06:30

? 人氣

蔡英文在2月6日的執政決策協調會議上,拍板決定上兆元的「前瞻基礎建設計畫」(圖/取自總統府網站;文/高順德)

蔡英文在2月6日的執政決策協調會議上,拍板決定上兆元的「前瞻基礎建設計畫」(圖/取自總統府網站;文/高順德)

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沒有,蔡英文一出手,就是狂,猛砸1兆元!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蔡英文在2月6日的執政決策協調會議上,拍板決定上兆元的「前瞻基礎建設計畫」,將其列為未來半年的施政重中之中,同時要求行政院必須在3月底前提出細部計畫與預算。與前幾任執政者比較,馬政府執政8年總共舉債1.7兆元,扁政府執政8年總共舉債1.2兆元,蔡英文一年當八年用,一下就提出上兆元的建設計畫,堪稱前無古人,後來無者。

蔡英文或許是從川普施政宣言得到的靈感,川普誓言在未來十年內投入1兆美元(相當於新台幣31兆元)來重新打造美國的基礎建設,既然美國老大哥可以,為什麼台灣不能?所以翻開蔡英文的「前瞻基礎建設計畫」,洋洋灑灑列了四大項,包括綠能建設、軌道建設、水環境、數位科技,其中綠能建設就占了4000多億元,軌道建設占了3000多億元。

蔡英文這種狂砸錢的基礎建設計畫,對於拯救目前的台灣經濟困境有沒有用?經濟學家凱因斯曾開玩笑地說,要解決經濟大恐慌,政府可以請一批人來挖馬路,然後再請另一批把馬路填回去,這樣不僅工人獲得工資,同時亦創造消費需求,最後將可刺激經濟成長。政府運用擴張性的財政政策投入於基礎建設,不能說完全沒有經濟效果,但錢必須用在刀口上,用在對的地方,否則全台上百座荒廢的蚊子館,就是血淋淋的教訓,跟政府請人挖馬路再填洞的笑話相去不遠。

日前中研院院士謝長泰在一場經濟論壇上就表示,台灣目前的經濟正處於緩慢垂死狀態,政府的政策思維卻仍只停留在製造業加上研發的導向,但台灣經濟發展的重心其實反而應擺在服務業才對。謝長泰的這番話可以說是一語中的,從產業結構的分布比例來看,2015年服務業占台灣GDP的比重為62.8%,平均就業人數660.9萬人,占總就業人數的比重為59%。說服務業是台灣經濟發展的最重要關鍵,可以說是不為過,但從經濟成長率的貢獻度來看,1982年至1999年,服務業的貢獻度是76.4%,工業為23.1%;但從2000年至2015年,服務業的貢獻度卻跌到55.1%,但工業的貢獻度卻爆增至44.8%。服務業與工業在過去16年的此消彼長,恰恰可以說明台灣經濟成長為何開始出現停滯不前,而民眾的實質薪資在過去16年幾乎是「零成長」。

20160928-北市因應梅姬颱風,28日續放第二日颱風假,民眾也把握無風無雨的一天,紛紛外出至百貨商場及地下美食街。(顏麟宇攝)
作者認為台灣經濟發展的關鍵根本不是花多少錢狂蓋基礎建設,而是服務業的競爭力強弱與否。(顏麟宇攝)

所以,笨蛋!台灣經濟發展的關鍵根本不是花多少錢狂蓋基礎建設,而是服務業的競爭力強弱與否。

就像香港和新加坡,在過去幾年的經濟成長關鍵幾乎都是來自於服務業,但台灣的服務業具有全球競爭力者,卻寥寥可數。以金融服務業為例,原本應扮演服務業引擎的金融服務業,從2007年至2012年,成長率僅有1%,遠遠落後於台灣整體的經濟成長率,根本欠缺足夠的國際競爭力與成長動力。

或許有人會說,台灣的內需市場有限,根本不足以培養出具有全球競爭力的服務業。其實這種產業思維,也是上個世代「固定人口觀」下的產物。在現今全球化的時代,包含資金、資訊、人力與物流等,已跨越各國的疆界而在全球各地快速流動,因此全球化的「流動人口觀」早已取代過去的「固定人口觀」,未來台灣服務業應該服務的對象是全球的流動人口,而非僅是在地的固定人口。換言之,台灣經濟成長的動能不必然來自於當地的「固定人口」所產生的勞動力供給或經濟消費需求,反而是來自全球各地的「流動人口」,使其能成為擴展台灣內需市場與經濟的新動能。

如果今天蔡英文是砸下1兆元來增進台灣服務業競爭力,我會舉起大姆指說,蔡英文就是狂!但是看到完全搞錯方向的蔡政府,對於蔡英文所提1兆元的「前瞻基礎建設計畫」,我只能給87分,不能再高了!

*作者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高級助理研究員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