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這些建議時,WHO必須考慮成員國的意見,以及對國際交通和貿易的限制、對人員的侵擾不超過可適度保護健康的其他措施。成員國應當盡最大可能對WHO協調的應對活動予以支持,與此同時,WHO可以向成員國提供援助,其中包括評估國際危害的嚴重性和控制措施是否適當。
PHEIC有哪些先例?
2009年A型H1N1流感疫情。當年4月,A型H1N1流感傳播到世界213個國家和地區,造成超過1.7萬人死亡。WHO隨即宣布A型H1N1流感疫情構成PHEIC。這是WHO有史以來確定的第一起PHEIC。
2014年小兒麻痺疫情。當時在相隔數千公里之遙的中亞、中東、中非三個主要流行區,發生小兒麻痺病毒國際傳播。WHO認為如果任其發展,可能會導致「無法在全球消滅世界上疫苗可預防的最嚴重疾病之一」,故認定其為PHEIC。
2014-2016年西非伊波拉病毒(Ebola virus)疫情。主要影響了幾內亞、賴比瑞亞和獅子山三個國家,共導致超過11300人失去生命。
2015年尼泊爾大地震。當年4月發生在尼泊爾的大地震造成嚴重破壞。WHO為支持尼國衛生部的工作,開展緊急應對動員,以滿足該國毀滅性地震災民的人道主義衛生需求。
2016年茲卡病毒(Zika virus)疫情。這是一種主要靠蚊子叮咬傳播的病毒。當年2月,WHO宣布巴西密集出現的小頭症病例和其他神經系統病變可能與茲卡病毒流行存在密切聯繫,同時也對世界其他地區構成公共健康威脅,因此將該疫情認定為突發衛生事件。
2019年剛果民主共和國(DRC)伊波拉病毒疫情。去年7月,WHO宣布剛果民主共和國伊波拉病毒疫情為PHEIC。這是繼西非伊波拉病毒疫情後,伊波拉病毒的第二次大爆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