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第二故鄉」英國——這裡有自由的滋味:《從宗教到政治》選摘(3)

2020-02-05 05:10

? 人氣

工黨領袖艾德禮與保守黨領袖邱吉爾,兩人的外表與行事風格形成強烈的對比。身高五呎九、身材消瘦、說話聲音微小、平時行事低調到不行的艾德禮,「是一隻小老鼠」(一位工黨同僚的日記這麼形容)。而五呎七、體壯、自信、善於自我炫耀的邱吉爾,則像是一隻餵食過度、強壯的鬥牛狗。兩人相比,艾德禮就像是雄獅形影下的小老鼠。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1950年時任英國首相的克萊曼·艾德禮。(擷取自維基百科)
1950年時任英國首相的艾德禮,意外擊敗了在二戰領導英國的邱吉爾。(資料照,取自維基百科)

但,事實並非如此,不能以貌取人。艾德禮首相(1945-1951)堅信社會主義政治理念,行事執著。他積極推動社會福利改革,包括全民健保、年金保險、貧困補助救濟,以及煤炭、瓦斯、電氣、鐵道、鋼鐵、英國銀行等企業的國家化,建造不列顛為現代化國家。今日,有許多學者認為艾德禮是20世紀英國最偉大的首相,他的重要性超越邱吉爾。(註48) 

黃彰輝對戰後英國歷史的回顧,明顯流露他的政治思想與對英國社會的關懷。他的政治理想是「更公平、更關懷」的「社會福利國家」,而不是資本主義或共產主義。

記得黃彰輝在日本東京帝國大學求學的時候,他最仰慕的人物是基督教社會主義者與活動者: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矢內原忠雄教授,以及反對戰爭、主張社會公義、拯救無數流浪貧民的賀川豐彥牧師。而黃彰輝在英國進修與工作的十年間(1937-1947),則受到英國的基督教社會主義文化影響。

長久以來,英國有宗教連接社會運動的傳統:基督教徒秉持宗教信仰與愛心,關懷社會政治問題。查理.衛斯理(Charles Wesley, d.1788)和約翰.衛斯理(John Wesley, d.1791)從事福音傳道主義運動,拯救城市平民的心靈。卜威廉(William Booth)創立「基督教復興協會」(Christian Revival Association. 1859),救濟倫敦貧民;它後來演變成「救世軍」(1870)。弗雷德里克.丹尼森.莫里斯(Frederick D. Maurice, d.1872)和查爾斯.金斯萊(Charles Kingsley, d.1875)提倡「基督教社會主義」,關注工人福利與社會公義,推動平民教育、公共衛生,支持勞工工會。他們強調:社會主義的平等、人道原則,本質上反映基督教義。〈詩篇〉82.3箴言:「為困苦和貧乏的人施公義……,救他們脫離惡人的手。」基督教社會意識激勵希德尼.韋伯(Sidney Webb)和比阿特麗斯.韋伯(Beatrice Webb)夫婦,創立社會主義「費邊社」(Fabian Society, 1884),又進而跟格雷厄姆.華萊士(Graham Wallas)和蕭伯納(George Bernard Shaw)創立倫敦政經學院(1895),從事社會主義研究與教育工作。基督教社會主義催生了英國工黨(Labour Party, 1900)的創立。工黨領袖拉姆齊.麥唐納(Ramsay MacDonald)是虔誠的蘇格蘭長老會教徒,擔任英國首相多年(1924;1929-1935)。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