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終於結束了延續三年的脫歐歹戲,於1月31日對「結婚」47年的歐盟說再見。英國民眾百感交集,倫敦街頭有人為「離婚」慶祝,也有人為此哀傷;英國媒體也因立場不同,各種評論五味雜陳。《衛報》(The Guardian)在頭版抛出的標題是〈英國脫歐之日會怎樣,接下來呢?〉(What happens on Brexit day and what comes next?)最為醒目。真是大哉問!讓人印象深刻。我想不僅英國,歐盟其他國家也都想知道問題的答案。
依照1947年時任比利時總理史派克(Paul-Henri Spaak)的說法,促使西歐統一運動的主要動力是:西歐國家對蘇聯二戰後對外擴張的恐懼,以及美國經援歐洲的「馬歇爾計畫」(Marshall Plan)。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史派克即致力於建立一個政治與經濟統一的歐洲。因為歐洲國家受到戰火的洗劫,無力維持歐洲的權力均勢;於是,當美蘇兩極政治形成後,歐洲國家認為,除了依附兩強之一外,唯一的生存與發展之道,就是加強本身的團結與合作。蘇聯的行徑讓歐洲心生畏懼,故不會成為它們的選項。因此,它們選擇依附美國,並試圖建立一個統一的歐洲。
美國前國務卿馬歇爾(George C. Marshall)在提出經援歐洲的計畫時就認為,「歐洲人的事,應由歐洲人採取主動」,美國扮演的角色只是協助起草一個歐洲計畫來訴諸行動。由史派克等人發起於1949年5月成立的「歐洲理事會」(Council of Europe),目的就是使這個組織,為西歐朝向政治融合邁向第一步,最終建立一個「歐洲合眾國」(United States of Europe)。
值得注意的是,英國自始就反對賦予歐洲組織超國家的功能。英國各政黨領袖認為,將英國主權併入一個新的「歐洲理事會」組織,會妨害英國在國協中的特殊領導角色。由於對歐洲整合過程存有疑慮,因此不論是「歐洲煤鋼共同體」(European Coal and Steel Community)、歐盟前身「歐洲經濟共同體」(European Economic Community,俗稱共同市場),或是「歐洲原子能共同體」(European Atomic Energy Community),英國都沒有興趣加入。直到1973年英國才「入歐」,加入「歐洲經濟共同體」。儘管加入歐盟,英國始終與它維持若即若離的關係,英國沒有加入《申根公約》(Schengen Agreement),也未放棄英鎊而改用歐元。回顧上述的歷史背景,足以理解英國今日脫歐,並不是一項「即興創作」。脫歐派認為,擺脫歐盟的束縛後,英國就能夠以一個獨立國家的姿態,擁有對外貿易的決策權和對外談判的主導權
英國於2020年1月31日晚間23點01分正式脫離歐盟,進入為期11個月的談判過渡期。(AP)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今日精選
- 加薩戰火害死4萬平民!國際刑事法院發出三張「逮捕令」,指控納坦雅胡與前防長觸犯戰爭罪
- 中國咖啡市場「超內卷」!本土對手崛起,傳星巴克考慮出售部份股權
- 《紐時》大哉問:「川普2.0」已集結對中鷹派,但他自己會對抗北京到底嗎?
- 美國國會強制新規!認定她是生理男,跨性別眾議員麥克布萊德「不准使用女廁」
- 《經濟學人》預測2025十大趨勢:川普重返白宮獨占4項,AI與通膨最讓市場緊張
- 「最昂貴香蕉」2億落錘售出!神秘買家是他:花1.5億與巴菲特吃午餐的幣圈富豪孫宇晨
- 「我們不是來剪綵的!」負責操刀改造聯邦政府,馬斯克解說DOGE革新三策
- 川普對中國進口商品收60%關稅,最慘的是蘋果!學者:不是掉利潤、就是掉股價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
本週
3
人贊助,累計贊助金額$
135
劉燕婷觀點:川普2.0為什麼沒有龐畢歐?
川普(Donald Trump)勝選後,各方焦點轉到了預測新政府成員上,相關訊息也在近日不斷釋出。11月9日,...
本週
2
人贊助,累計贊助金額$
90
風評:公視「姓黨」,國家媒體自甘墮落?
民進黨政府成立的國際影音串連平台Taiwan Plus(Taiwan+),因經營不善,轉手公視經營,4年燒掉58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