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科學園區已用了4千多公頃的地,許多園區還有閒置空間,但不談如何有效利用土地、或淘汰績效不佳的廠商,反而還要新設或擴張。內政部營建署在公聽會中也提醒科技部,應說清楚科學園區未來的發展規模,且先檢討土地閒置問題。
此外,科技部每到一處設立科學園區,就拿出「繁榮地方、促進就業」的口號,但科學園區所在地多是農村,農民如何能到園區工作?以中科三期所在地后里來說,農民反而有深深的被剝奪感,交通變混亂了,水資源被分割,到最後連副總統吳敦義承諾幫廢水管沿線居民裝的自來水都跳票。
環境法律人協會秘書長林仁惠就要求,科學園區應坦誠園區根本無法帶動地方就業,且應做「人權影響評估」,因為人民可能面臨農地被徵收,工作權、居住權、用水權都可能受影響,還要評估園區帶來的空氣及水資源污染問題。
綜上,科技部如果真要檢討這些,這份政策評估的名稱就不會是「新設或擴建」,而是應攤開過去34年來園區發展的情況,因應時代變遷如今遇到什麼困境,未來的目標是什麼。為了達成未來的目標,需要投入多少資源;面對台灣愈來愈缺乏的土地及水資源,應如何盡自己的義務,不要把問題只丟給別人等等。
目前這份政策評估正在進行中,環保署副署長葉欣誠也已要求科技部應在北、中、南區加開公聽會,讓園區所在地民眾能充分參與討論。而如果科技部還只是吹捧一些早就掉漆的園區豐功偉業,就錯失了讓科學園區重新檢討再出發的機會了。
*作者為獨立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