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謀論」所以產生,首先因為將不懂的事情統統神秘化和簡單化。再者,國家的某些管理者不想啟發民智,而是調動民愚,以利達到某種政治目的。沙俄和納粹德國鼓吹猶太陰謀論的目的和手段已為人所共知。所以人們指出,「陰謀論」往往就是陰謀製造者的陰謀。歷史證實,「陰謀論」的製造者善於用陰謀論來掩蓋自己製造的陰謀。
中國近年流行的陰謀論,在一片混亂矛盾的「理路」中,為戰勝大陰謀奉獻的辦法卻驚人地簡單:大聲疾呼恢復「金本位制」,把貨幣與黃金掛鉤,相信「藏金於民」就能讓大家安心睡覺;呼籲中國通過拋售美元買進黃金和白銀,將人民幣與黃金白銀掛鉤,實行金銀本位制,成為世界儲備貨幣。
時至今日,重建「金本位制」好比復辟大清或大明王朝一樣荒唐無稽。有人懷疑這類陰謀論的誕生本身就是一個陰謀,因為鼓吹者怎麼看都像是金礦開採公司的代言人。世界上如果竟有任何經濟體按照這種高見,興沖沖實行起「金本位制」來,非但貽笑大方,莫非正好中了某種自尋末路的不可告人的陰謀詭計?
陰謀論的流行,無非是迎合了當前國內普通民眾對於經濟學、理財方面知識的巨大需求和普遍經濟理論水準偏低、國際視野狹窄、歷史知識貧乏的現實之間的矛盾。然而,許多人對於陰謀論的熱情,未免令人擔憂。
一位批評者指出,如果以陰謀論的戰爭及權謀觀念來觀察歷史上的戰爭,我們既無法認識戰爭基本特性,也無法找到化解戰爭的辦法。如果人類歷史演進、金融市場運作、國際合作組織產生等僅是戰爭、僅是權謀,那麼社會財富就只能通過暴力的方式及非正式的規則(權謀)來獲得與分配。在這樣的條件下,整個社會運行根本不需要建立正式的制度規則或法治。如果這樣的東西成了社會流行意識、知識及價值,成了決策者認真對待的政策建議,問題就大了。
高盛集團董事總經理胡祖六先生曾針對這種陰謀論指出,事實上,金融業是現代經濟中競爭最激烈的行業之一,其產業結構與壟斷組織相去甚遠,這也就是金融創新如此活躍的一個原因。陰謀論者描繪的超然淩駕於國家政府乃至國際政治法律制度之上,擁有神秘權力的所謂「國際銀行家」,純系子虛烏有。
他指出,作為陰謀論的一個重要基石,咬定國際銀行家們不只是操縱政治、製造戰爭,更頻頻製造金融危機,包括1929年的經濟大蕭條。這些指控的邏輯性頗為荒謬離奇。金融機構的盈利能力與金融市場的穩定和宏觀經濟的景氣呈緊密的正相關性。當經濟繁榮、市場興旺時,金融業盈利就表現良好。而經濟不景氣、市場低迷時,金融業的經營環境就顯著惡化。尤其是每次金融危機發生時,金融機構面臨巨大的風險,大量虧損,甚至倒閉。大蕭條期間,數以百計的金融機構,包括商業銀行、證券公司與保險機構,慘遭倒閉厄運。最新一輪的美國次級債危機,對美林、花旗、瑞銀等許多世界一流的大型金融機構所造成的巨大衝擊,就是最新的例證。如果認為歷史上每次金融危機都是國際銀行家故意製造,有違基本常識。至於說國際銀行家孜孜以求的是廉價貨幣與通貨膨脹,同樣不合情理。通貨膨脹使貸款的真實價格縮水,作為債權人的銀行損失最大。那麼為何國際銀行家企冀的不是價格穩定,卻偏偏是通貨膨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