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位讀者可還記得,您或者貴子女,是如何準備升學考試的?為何國家需要辦理一場畢業生都須要參加的考試?
如果您的答案是,國中(高中)讀了三年書,目的就是為了考試的日子能全力以赴,發揮所學,讓自己就讀更好的學校,爭取榮耀與光明燦爛的前途……。那麼,我們心有靈犀,但教育部可一點不通。
不錯,以會考來說,測驗的是全部國中階段所學,並可從計分方式解讀得出,國家希望篩選出「每一科都具備基本能力的通才」。透過一次又一次的複習與模擬考,將學過的內容統整、釐清、讓範圍內的知識滾瓜爛熟。考完了這試,也算是能給自己一個交代,這三年的努力有了成果,我全部都學會了,完成了這個階段的學習。
但這緊要關頭,如果教育部告訴你,有部分的課程內容不考了……。我相信,這個世代的學生,多是要大肆慶祝的。
少考了!不用讀了!腦筋順便動到,教育部會體會老師教學的挑戰,所以不會考太難的!
這便是我們英明的教育部針對肺炎的因應──延後開學,不延後考試,會確保各科範圍都教過──減輕學生和老師的負擔,實在聖明!
時下,教育的方向謂之素養。內容包羅萬象,要學生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要會閱讀,要會表達,要會探索,要會實作,要會自主學習,要會跨領域……。但是這鍋料鮮味美的雜燴,提煉成題目之後,卻是拐彎抹角。標榜著要學生幾經深思熟慮,全盤消化,融會貫通方可作答。既如此,學生愈發需要時間,深度玩味這「負擔減輕」的知識學問。
然而,上課的時間減少,這老師的負擔,恐怕是減最輕的。考前不教,是要讓學生考完會考,心不浮氣不躁的聽課吧!教育部,我懂你的意思!
或許官員們認為多讀、少讀一些東西,N年後都得忘的。果真如此,這實在是展現了最能代表我國教育部的特色了──完全不重視知識完整性,更遑論學生趕課之下的學習品質,以及教師趕課之下的身心品質;重視的是,制度不改能夠少動幾根腦筋。這「懶」字,實在是在各國教育單位之中,獨樹一幟的鮮明特色呀!
話說考完試後,這群國中學習不完整的學生,還得漫無目的的在學校晃到延後的畢業典禮,接著在縮短的暑假中面對新課綱,在電腦前呆坐,看長達十五小時的新課綱銜接教材,每五分鐘按一次繼續觀看,腦子裡裝進去的,多數是高中老師會再教過一遍,甚至根本用不著銜接的內容。誰能料到,這群學生國中階段最後的學習,是如此亮麗充實呢?
筆者去年剛考完會考,「人生最難爬的兩座山,就是國三和高三」這句貼切的寫照,正親身體驗過。但是,學生念書一屆接著一屆的被動,又剛好撞著利用「多元入學」幫學生掩蓋一切,懂得順應民心的教育部。實在是在以身作則,引領學生怠惰的最佳榜樣!
*作者為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