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的資助和扶持下,西歐、日本的經濟率先自廢墟中蓬勃地發展起來,加拿大、墨西哥、澳紐、以及包括我國在內的亞洲4小龍等民主國家的經濟隨後興起;是時實施共產主義的國家則以蘇聯為龍頭,另以鐵幕自成一個集團,此時全球的經濟是雞兔不同籠的兩個世界,在2個截然不同的經濟發展理念下,各自建構自己的經濟秩序。
1991年蘇聯垮台,東歐共產國家一個個被歐盟收編。亞洲的中國、越南、緬甸、或柬埔寨等或引進改良後的資本主義、或放棄共產主義改投入美系陣營,大概只有北韓猶如困獸。此時自由陣營情勢一片大好,而IBRD、IMF、WTO和OECD等國際經貿組織配合跨國大公司,乘勢大力推動經濟自由化、全球化,形成一股勢不可擋的浪潮。斯時許多名家開始說地球是平的、是個小村。
出身歐美日韓的跨國公司在剷平的地球村快意馳騁,這些大公司挾著規模、科技、人才、資金以及首都政府的撐腰,在全球市場爭食大餅,慢慢地演化成騎在各國政府頭上的八腳章魚,它們的財勢和影響力,讓大部份的國家都不能望其項背,政府多數時候都得讓他們三分,在推動重要經貿政策前,部次長級的官員往往都得驅車前往請益。這股全球浪潮直至2010年中國擠下日本成為全球第2大經濟體後,似乎才出現微妙的變化。
先說一般人對大型跨國經濟怪獸的觀感,這些追求私有利潤的大公司為降低成本、增加競爭力,將本來位於經濟先進國家的製造業,競相移往低工資國家。於是各先進國家的藍領階級或因產業外移、或因生產自動化,致工作機會大量的消失;而白領階級的工作亦隨網際網路的興起,被外包至有薪差或時差的地區承做,工作機會也同樣地不斷流失。
除藍白領受薪族工作的質變和量變外,各國在地的中小企業若遭遇外來跨國企業的競爭時,因所擁有的競爭資源無法與之相比,多半處於劣勢而節節敗退,生存也常發生問題。此外,這些大公司的高級主管日進斗金、揮金如土,成為大家口中的肥貓。但公司也好或個人也好,卻常利用避稅天堂逃漏稅,或像Uber在台灣甚至不繳稅。跨國公司的敗德敗行讓許多先進國家開始出現高失業率、低薪資、低經濟成長、物價漲不起來、貧富差距加大的悶經濟;先進社會有許多人因生活遭遇諸多挫折,心中難免有把悶火在燒。
其次說說中國這個國家,幾千年來中國經常是個霸權國,只是晚近幾百年敗家了一陣子。1978年共產黨安內有成,轉而開始往經濟面發奮圖強後,短短30到40年間中國的經濟竟從不足為道的小咖,變成舉足輕重的特大咖。歐美的經濟學家在解析個中原因時,總覺得霧裡看花;除了文化、哲理、邏輯不太一樣外,東西方在經濟決策的過程和透明度也有很大的差別。歐美強調法治、市場機制。中國注重人治和上級指示。當中國是市場小咖對世界經濟的影響不大時,歐美人輕鬆看待這些不同;對跨國公司而言,反正有利可圖,更不在意這些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