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評:歷史迎面而來 馬英九果然無能為力

2014-03-19 13:16

? 人氣

反服貿團體佔領立法院是台灣民主發展的重挫。(吳逸驊攝)

反服貿團體佔領立法院是台灣民主發展的重挫。(吳逸驊攝)

歷史迎面而來 時代將因此擦身而過?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2014年3月18日,在反兩岸服貿協議的學生和群眾佔領立法院,並搶進國會議場之後,毫無疑問,歷史勢必將紀錄下這一天、這一夜。

一個月前,國會被人民佔領的是烏克蘭;絕大多數人不會相信這樣的場景會出現在台灣。這已經不只是贊成服貿、反對服貿的民意拉鋸和強勢反彈,人民佔領的不是凱道、不是中正紀念堂、不是任何機關辦公室,而是「代表民意的最高機關──國會」,不論同意與否,其意涵正如學生們的主張,「當民意代表不能代表民意,我們自己代表!」這不啻是台灣民主發展的最重大挫折。

如果兩次政黨輪替後的台灣,民意代表不能充分代表民意,讓社會不同的意見和立場,在民主場域透過理性辯論和民主程序相互激盪與交融,這樣的民主當然是失敗的。

立法院打架衝突從來不是新聞,台灣的威權體制就是國會打出活路的,當年街頭抗議萬年國會,立法院場內立委群架,打到國會改選、打到總統直選,當年那個同樣搶上國際版面的國會肢體衝突可以成為值得記憶一頁歷史,因為徹底改變了台灣,讓台灣躋身民主國家之列。

從當年的國會打架可以解決問題,到如今的國會打架解決不了問題,這到底是台灣民主體制之病?還是朝野政黨之病?還是領導者之病?

以服貿論,事前少研究缺溝通,甚至連國會高層亦未曾諮詢,相對於當年江丙坤推動進入WTO,安排一對一和立委溝通,服貿只能用三個字形容;不及格。要說馬政府欠缺經驗,但前有兩岸簽署ECFA的爭議足可為殷鑑,馬政府就是不讓國會進入兩岸決策機制,即使如此,服貿送立法院既已做成逐條審查逐條表決的朝野協商結論,再痛苦都得走完這個民主程序。

民主政治的前提就是程序正義,拒絕民主程序只會讓僵化的體制更失能,藍綠對打讓服貿協議在三分鐘不到的時間內由一人(國民黨召委張慶忠)宣布「視同審查完畢」的程序不正義,讓支持服貿通過者都無言以對。

一個打出來的民主國會,如今成為學生要打進去的民主失能的象徵,一個不能回應公民訴求的「民主體制」,不僅是執政黨的失敗,也是在野黨的挫折,如果執政黨有一絲絲聆聽民意、尋求溝通的能力,如果在野黨能稱職扮演反對角色,為反對意見發聲,何致於讓學生在國會徹夜不眠?服貿不是個案,就像扁政府後期公民運動再次聚集能量一般,馬政府同樣碰到這個情況,所謂「政府」不分藍綠陷入一個結構性失能的循環。

對比當年數萬大學生佔領中正紀念堂的反刑法一百條,執政的國民黨政府對群眾訴求有必須回應的強烈意識,透過各種不同管道與靜坐學生溝通,最終促成國會全面改選廢除懲叛條例,台灣民主一夕轉身成為「寧靜革命」,如今執政者卻連一個與抗爭群眾對話窗口都找不到,或者不願找?如果連溝通都失去可能,又如何期待體制能有效解決問題?

權力者或許還沒意識到,當學生衝進國會那一刻,就是對朝野兩黨建構的「民意」重擊,就是一種「準革命行動」的象徵,即使跨出立法院周邊,太陽依舊升起、生活照樣運轉,台灣又進入一個轉折的十字路口,既是對民主體制的、也是對服貿背後隱含中國因素的挫折,執政者愈是想加速催動的兩岸關係,很有可能因此愈趨緩慢,甚至在政治上出現倒退。

歷史的迴旋來得比想像得更快,這個迴旋帶來更光明的未來?還是向「經濟奇蹟與寧靜革命」的美好時代告別?此刻還沒有答案,唯一肯定的是:在一個新的歷史與時代翻頁的關鍵時刻,馬政府確實無能為力。

喜歡這篇文章嗎?

主筆室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