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大快訊
20171031-SMG0035-快訊小紅條兒

專家評析:從經濟學角度回應馬總統的談話

2014-03-24 00:15

? 人氣

馬英九總統23日以記者會回應學生訴求,不過,沒說服學生也沒說服教授。(吳逸驊攝)

馬英九總統23日以記者會回應學生訴求,不過,沒說服學生也沒說服教授。(吳逸驊攝)

馬總統23日記者會說明瞭許多理由要大家支持兩岸服務貿易協議,但是這些理由不是政府的宣導再重述外,亦須要經濟學的檢驗,底下針對馬總統的談話用經濟學的角度來回應。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一、馬總統說為何和中國簽署服務貿易協議的主要理由是台灣的對手國南韓已簽署多項自由貿易協議,故台灣要盡快和對岸簽署,這是似是而非的說法。首先我們要問的是南韓的FTA簽署過程中,是先美日加拿大等先進國家,再來和中國簽署,這是重要的貿易自由化策略。和先進國家如歐美日等國簽署FTA後,再和中國簽署,對南韓的經濟發展才有利。反過來說,若台灣和對岸先簽署兩岸的貿易自由化協議,不只整個國家的經濟更依賴中國市場,加上加入TPP的各種條件是高規格,這反而無法讓台灣未來加入TPP 會面臨更嚴重的挑戰。具體舉例而言,台灣對農藥殘留有650幾項的管制,對岸只有160幾項,未來兩岸貨貿的簽署降低了農產品品質的規範,此將造成台灣難以再輸出至日本等國家。故我們想請問政府,為何不先加入TPP再來討論兩岸的貿易自由化? 而非先兩岸貿易自由化再來加入TPP? 兩者間不同的貿易自由化策略將對台灣的經濟造成不同影響。

二、馬總統不斷強調簽署兩岸服貿協議對台灣經濟有很大的貢獻,馬總統的說法完全和他的團隊在立法院或者是對外公開的場合中,所提出兩岸服貿協議的經濟評估報告相互衝突。在經濟部去年七月中旬的報告中,明確指出兩岸簽署服務貿易協議對台灣的GDP只會增加0.025至0.034%(即9700萬至1.34億美元),如此微小數據而來說明此服貿協議對台灣的經濟貢獻良多? 我們甚至懷疑是弊多於利,因為政府的評估報告往往是高估。更重要的是馬政府的團隊從不告訴我們,簽署之後的所得差距會變大,亦即未明確告知社會大眾服貿協議的得利與損失的具體說明,那如何同意所謂的利大於弊呢?

兩岸簽署服貿後對台灣的影響,香港剛好是可以讓全台灣做參考,這也是馬總統說明中所強調。2003年6月29日香港和中國簽署CEPA(稱為第一階段), 第二階段(2005年1月生效)開放713產品貨貿零關稅及11個服貿產業,第三階段(2006年1月)開放23項服務產業。 中港零關稅及開放中國遊客到香港自由行,房價快速反彈,大量熱錢湧入香港,房價在六年左右飆漲近六成。住屋物價指數(指租金)每年以7%成長(即2010年指數是100,107和114為2011及12年指數)。香港15到24歲的年青人薪水,2001年是3萬台幣,10年後仍是3萬,但其中40%是大學生。但是各種物價已大幅度上漲。CEPA生效後,進出口批發零售業、運輸倉儲通訊服務業及製造業的實質工資從2004年至2010年是一路下滑。香港人口有六百多萬人,從中國至香港定居未足七年之人數有171,322人,佔其總人口的2.5%。香港是全球已開發國家中GINI係數(衡量所得差距的指標, 目前是0.54)最高,大量的中產階級消失不見。請問這樣的香港是我們要的嗎?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