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鴻源觀點:「寶島歌后」紀露霞的《孤戀花》

2020-02-16 07:00

? 人氣

重溫紀露霞(左一)、鄧雨賢、文夏與洪一峰等台灣歌手的老歌,以及葉宏甲的漫畫書與黃俊雄的布袋戲等藝術,可喚回台灣人內在的靈魂與記憶,重建台灣的優美文化。(資料照,文化部提供)

重溫紀露霞(左一)、鄧雨賢、文夏與洪一峰等台灣歌手的老歌,以及葉宏甲的漫畫書與黃俊雄的布袋戲等藝術,可喚回台灣人內在的靈魂與記憶,重建台灣的優美文化。(資料照,文化部提供)

《孤戀花》為台灣戰後時期的一首台語流行音樂作品,由楊三郎作曲、周添旺作詞、紀露霞主唱。《孤戀花》在1970年代改詞為國語版《我在等你》,由莊奴作詞,鳳飛飛演唱。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孤戀花》歌詞主要描述失戀少女的心境轉移,藉由象徵與借喻的手法,以花景喻人情,並且從「唱出斷腸詩」到「期待陽春花再開」,描寫少女自我調適以及正面思維的結尾,有給人勉勵與鼓舞的意涵,也表達出台灣傳統女性對愛情的嚮往與壓抑,與鄧雨賢作曲、周添旺作詞的《雨夜花》齊名。

後來由作家白先勇將之改寫成短篇小說《孤戀花》,收錄於其個人的小說集《臺北人》之中。《孤戀花》也是一部台灣時代劇,本劇把一個時代、一個人的生命情調在這個故事裡完整的呈現,讓人體會到生命裡面是有脆弱的,人在動盪的時局裡頭是渺小的,面對生命,我們應該學會謙卑與感恩。

2016-07-07-《細說紅樓夢》新書發表會-白先勇-甘岱民攝
作家白先勇將歌曲改寫成短篇小說《孤戀花》,收錄於其個人的小說集《臺北人》之中。(資料照,甘岱民攝)

1985年,小說故事被翻拍成同名電影;2005年由華視翻拍成同名電視劇,並獲得第40屆金鐘獎的六項提名以及五座獎項的好評;2013年再由三立電視重新推出同名電視劇,也深獲各界好評。

有《寶島歌后》之稱的紀露霞,本名叫邱秋英,1936年生於是台北艋舺(即今台北萬華區),在兄弟姊妹6人中,她排行老么,經由鄰居介紹,其父母將她送給住在艋舺剝皮寮的邱姓夫婦當養女。1956年她20歲,灌製的第一首台語歌是《河邊春夢》,藝名取為紀露霞,其經典歌為《孤戀花》、《黃昏嶺》與《望你早歸》。1961年她與外省老公(空軍飛行官)結婚後決定隱退,並從養父的姓改名為紀秋英,從此專心經營家庭,一直到1991年才以歌唱老師身分重出歌壇,在2017年獲得第28屆金曲獎榮譽獎項「特別貢獻獎」,可謂實至名歸。

紀露霞會唱國、台、英、日語的歌曲,每一首都十分動聽,內容大都充滿親情與愛情,可能與他從小被人當養女有關,因為那時候重男輕女的氛圍很濃厚,家長對女姓的學歷大都不重視,男女交往也很封閉,加上日本與中國以殖民者心態統治台灣,一般民眾要找到好工作不容易,以致社會上普遍充滿悲情,所以有人會創作那些歌曲以反映那時代的氛圍。

紀露霞。(截圖自youtube)
紀露霞會唱國、台、英、日語的歌曲,每一首都十分動聽,內容大都充滿親情與愛情,可能與他從小被人當養女有關。(截圖自youtube)

筆者小時候對紀露霞、文夏與洪一峰等「二王一后」的大名耳熟能詳,他們優美的歌聲透過收音機或唱片,陪伴我度過那一段青澀的歲月,午夜夢迴,常常不能自已。從1950年代美軍所拍的影片中,可以看到當時台灣社會的純樸樣貌:有用竹竿到河邊挑水或挑著兩大擔廢棄甘蔗葉帶回家當柴燒的農村婦女,有在看捏麵人捏麵團、眼睛充滿好奇的孩童們,有左手抱女兒、右手牽兒子的城市婦女,有玩彈珠與學騎腳踏車的兒童們,彷彿讓我看到自己與母親當年的影子。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