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典蓉專欄:台灣的民粹跟病毒一樣公平

2020-02-13 06:20

? 人氣

陸委會主委陳明通、海基會董事長張小月25日出席「陸配圍爐」活動,但這一波武漢包機返台等相關決策過程中,陸配卻成眾矢之的。(顏麟宇攝)

陸委會主委陳明通、海基會董事長張小月25日出席「陸配圍爐」活動,但這一波武漢包機返台等相關決策過程中,陸配卻成眾矢之的。(顏麟宇攝)

病毒挑戰人體的扺抗力,全球傳染病疫情考驗的則是政治體制;疫情終有一天會結束,但這一波武漢肺炎對全球政治的影響,卻可能是里程碑事件,就如2008年的金融風暴,導致民主制度失去公信力、間接帶動民粹政治興起;這一波的新型病毒疫情,有沒有可能還給民主制度一點公道呢?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中國國力突飛猛進的這十年,也正是西方民主國家陷入政治僵局、民粹化的時刻,也因此中國更振振有詞視民主為特殊時空的產物,不能稱為普世價值,中國自信可以強大的中央極權來富民強國;然而,就這次的疫情處理作為看來,中國的中央威權可能連所謂的「好皇帝」的能力都稱不上,這樣失能的中央政權,少了民主國家的問責制度,最後更證明是一場災難。

極權過不了病毒這一關,台灣民主卻要面臨民粹的挑戰

也許要付出如此慘痛的代價,才能讓大家理解,民主不只是天賦人權,民主某種程度也是一個比較有效率的制度,尤其是,和威權體制比起來,民主總是有自我調整的可能;就像當前的台灣,民眾心甘情願的接受且支持政府從口罩到檢疫種種「獨斷」措施,這是因為政府的種種作為背後有民主的正當性,防疫如做戰,在緊急時刻,人民願意接受政府指令犧牲自我,這也是防疫成功的關鍵。

只是,在強大的民氣背後,卻有濃濃的民粹浪潮,這是再如何肯定民主制度都無法視而不見的陰影;這波病毒有如潘杂拉的盒子,將人心內原來深藏的仇恨、歧視、惡意都釋放出來,疫情的可怕在於,它讓這些歧視正當化,畢竟,還有什麼比生與死的差異還要巨大。法國媒體赤裸裸的用黃禍來形容疫情,有澳洲媒體稱之為「中國病毒」,不少亞洲人在歐洲都親歷上世紀初的種族歧視經驗。

防疫變成反陸配 文明人權包裝不見蹤影

台灣在這一波即使不算是最民粹,我們卻仍然逃不過有台灣特色的民粹宿命;2020總統大選幾乎是一場民意反中的驗證,但民進黨對於反中操作的基本論述仍在於和中國的制度、人權懸殊的對比,尤其是,蔡英文勝選的基調雖是反中,但卻是包裝於進步價值中,蔡英文的核心支持者常被形容為「覺青」,所謂覺醒青年和一般人的不同在於,他們重視環保、生態、弱勢、性別平權,當然更重視所有的人權。然而這一次台灣面對撤僑或陸配相闗權益時,人權論述不見蹤影,台灣人平常那一層薄薄的文明人權包裝不堪一撕,台灣人完全不避諱的對陸配表露內心深處的歧視。

最開始是武漢包機回台,雖然不符撤僑形式,但能讓國人回台,原來是美事一樁,但是第二天有人刻意的對媒體放話,將回台的陸配形容為「中國籍配偶」,風向瞬間逆轉,即使陸委會主委陳明通親自上陣說明,這些「中國籍配偶」都是陸配,本來也在包機返台名單中,但已無力逆轉民粹言論情勢;政府該從這裡得到的教訓也許是:負面的言論總是比正面言論有力,如果不能保證最後可以滅火,也許一開始就不該點火

再來就是11日的陸委會開放陸配未成年子女來台,這是因為2月6日暫緩所有中國籍人士來台、僅開放有居留權的陸配後,反而造成陸配子女可能被拆散家庭的疏失;陸委會11日的宣布是補救,同時也是人道考量;但這個政策一宣布立即引發激烈反彈,網路社群一片譁然,因此不到24小時就叫停,陳明通成了眾矢之的;這裡可以學到的第二個教訓是,民粹和病毒一樣,也不斷在演化;之前民進黨立委賣力捉戰犯,凡是不配合行政院宣導仍在戴口罩的都是不愛台,甚至還有親綠作家將戴口罩的政治人物列為「舔共」之流;然而革命總是吞噬自己的孩子,這把火最後終於燒到自己人,退此一步,陳明通恐怕也快要被打為「舔共」主委了。蔡政府急速轉彎並不令人意外,在民粹狂潮下,政府或領導人其實已無太大的決策空間。

疫情及危機總會過去,重點是台灣人未來如何看待自己,一個民粹可以淹沒人道的民主,絕對不是良善的民主!

本篇文章共 7 人贊助,累積贊助金額 $ 420

喜歡這篇文章嗎?

吳典蓉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