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318學運以來,學生與公民團體的力量昂揚抬頭,幾乎主導了國內重要政事。也因此有人認為「政府被邊緣化」了,朝野兩黨也一起被邊緣化。不過,不止於此,國內不少經濟學家,大概也都覺得自己被邊緣化了。
從與中國簽下ECFA,到今日的服務業貿易協議,再到後續的貨貿協議,是以自由貿易、開放市場為主軸,其背後的理念來自國際貿易的比較利益法則,這也是大部份經濟學界接受且遵守的主流思想。不過,反服貿活動不僅只是「反中國」而已,同時也是反自由化、反FTA。接著的核四爭議,供電對經濟與產業的影響,完全無人搭理
經濟學者在這段時間,不是講的話無人理會而已,甚至連發言權都失去,百分之百被邊緣化。身陷正反爭論熱潮者,似乎沒多少人願意聽聽經濟學家的專業意見。
某一著名的經濟學者說,沒有人願意理性、專業的談這些問題。他曾與一位反服貿的學者討論服貿問題,當他引述條文內容時,對方卻回答他沒看過、也不會去看服貿的主條文與附件,「因為都是胡說八道」。這讓他很訝異、也很沮喪。
「你要反對服貿,我尊重;但好歹看過服貿內容再反對嘛!看都不看就反對,就沒有對話討論的空間,更甭提專業交流了。」他如此說。
另一位曾任政務官的財經學者,對近日的街頭主導財經政策則是激動的哇哇叫;「這樣下去,台灣經濟要完蛋了….」他說,原本產業競爭力已經出問題了,現在又要面對沒有FTA,出口都比競爭國多一道關稅,再來是核四停建後的電價上漲,最慘則是怕供電不穩定,對企業的傷害更大。
在全球各國都邁入歷史學家黃仁宇說的「以數字管理」的現代國家後,加上經濟好壞是所有政府與民眾關注的重點,經濟學家算是最受重視與寵愛、也擁有相當影響力的一群專業人士。雖然,這批經濟專家被視為「永遠爭論不休」,更被認為只看數字「冰冷、沒人性」的一群人,但忽略、踐踏財經專業,也有可能是災難一場。
最著名的就是上世紀30年代的美國的斯姆特-霍利關稅法(TheSmoot-Hawley Tariff Act)。這是國會議員基於農民壓力下提出的保護主義法案,它把2000多種的進口商品關稅提升到歷史最高水平。專業的看,這是極度愚蠢的作法,因為會引發其它國家報復,掀起貿易大戰,最後的結果必然是經濟嚴重受創。
當時,包括費雪在內等1028名經濟學家簽署一項請願書抵制該法案,要求胡佛總統否決此法案。汽車業巨頭亨利·福特在白宮花了一整個晚上力圖說服胡佛否決法案,他稱它為「一項愚蠢的經濟政策」。而金融鉅子摩根的首席執行官則形容當時他「就差跪下來乞求胡佛否決這項愚蠢的關稅法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