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中物語:被「邊緣化」的經濟學家

2014-05-04 16:02

? 人氣

胡佛簽署了法案,吹響貿易大戰的號角,不僅歐洲國家,連友好的鄰國加拿大都大幅提升美國商品的進口關稅,美國的進出口貿易在2年內萎縮超過50%, 1929到1934年間,世界貿易規模萎縮了大約66%。此一法案及其引發的貿易大戰,加上美國聯準會(FED)當年的「不作為」,被認為是引發30年代大蕭條的主因─當然,經濟學家至今仍對此爭論不休。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另外一例是尼克森為因應石油危機帶來的通貨膨脹,決定祭出物價管制措施,經濟學家全部反對,因為管制只會帶來黑市及物品不足,扭曲價格機制也讓資源錯置,產生龐大的管制成本,最後當然以失敗收場。

這些都算是踐踏經濟專業的悲慘結果;至於2008年的金融海嘯,在整個社會與議員的反華爾街情緒、反救援聲中,專業出頭,FED挹注了數兆美元到市場及金融機構,至少讓全球免於另一次可能更恐怖的大蕭條。

當然,不是所有經濟學家都被邊緣化,以反服貿懶人包而成為台灣最知名經濟學者的台大經濟系主任鄭秀玲,在反服貿浪潮中,她的觀點、論述、懶人包成為反對者最佳利器,其影響力堪稱無遠弗界。但在享受榮耀之餘,卻也未必好受。

事後檢驗,這位原該算是經濟專業人士的論述,卻被支持服貿者抓出不少錯誤;不僅經濟部出來駁斥、指其有「X大謊言」、「X大謬誤」,連網路上不少部落客都狠狠的給她「打臉」,說她寫的東西是「荒腔走板、立場偏頗的文章」。

問到經濟學界的學者,大概就是私下嘀咕說「那是什麼專業阿?不丟人嗎?」還有學者說她現在是社運界的明星紅人了,但在經濟專業領域,「可能被除名」。

大概是感受到這個壓力,鄭秀玲在上月發出一封「告全系同學書」,細數她從北一女時求學開始的過程,說她申請美國學校時「拿到眾多名校如Cornell University 和 University of Michigan等入學許可。」還有其經歷「讓我和一般純粹的經濟學者不同,一直著重於跨領域研究並發表論文於跨領域期刊」。

也因此,「我才會這麼敏銳且憂心的看出蔡衍明旺中倂購案對我言論自由的影響; 看出此兩岸服貿協議對我國家安全、中小企業生存和貧富差距的嚴重影響。」最後強調「我自認對得起台大經濟系這個光榮而驕傲的傳統」、「我想告訴各位同學,你們的系主任是個認真負責的老師,禁得起任何道德良知的檢驗。」

結果還是典型的經濟學家作風:各說各話、爭論不休。但系主任要寫這麼一封自我辯白、同時也自我標榜的信給學生,也算是開先河的事。

大概要等到各種反XX的熱潮退,或是經濟負面效應真的產生了,大家才會冷靜、且願意聽聽專業意見。在此之前,經濟學家們,可能只能繼續在邊緣坐坐冷板凳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

呂紹煒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