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號解釋將學術自由的保障範圍,講得很清楚:「免於國家權力干預之學術自由,首先表現於研究之自由與教學之自由,其保障範圍並應延伸至其他重要學術活動,舉凡與探討學問,發現真理有關者,諸如研究動機之形成,計畫之提出,研究人員之組成,預算之籌措分配,研究成果之發表,非但應受保障並得分享社會資源之供應。」
縱然中央研究院目前只有部分單位提供教學內容,但是作為法定學術研究機關,當然享有研究自由,不受國家權力機關干預,即便總統也不能命令中央研究院應該如何進行研究。
第五、總統在我國中央政府體制當中究竟扮演何種角色,近年來已經引起諸多紛爭。而國民黨籍立委竟然企圖以〈總統府組織法〉上的行政組織關係,曲解為總統有權力干預學術機關的運作,破壞學術自由。這種作法實在無啻於提油澆火,陷總統於更大的災難。
當前政府不斷表示要爭取國際學術人才,在前後任國科會主委的努力下,也嘗試讓學術界有更多彈性可以爭取不同領域的頂尖人才。如今一介國民黨立委的匹夫之言,就可以讓這些努力瞬間付諸流水,讓各國學術人士誤以為臺灣還在搞戒嚴,政黨人士可以挾持預算來侵犯學術自由。
更不要說學術研究重在「追求真理、發現新知」。為了維持憲政體制的正常運作,讓民主社會不致崩壞,學者詳細分析現狀、勇於批評、直言不諱,不也是學術界對社會的實際貢獻嗎?倒是黨同伐異,不問是非,只圖為掌權者樹立權威,這種心態才是學術研究的最大敵人。
政治有起有落,權力隨時都可能滑出手掌心外。相反地,學術面對的是亙古長河,人類文明的過去、現在與未來,象徵一種永恆的價值追求。然而,學術也是脆弱的,尤其是在政治權力的高壓之下,是否能夠不畏權貴,追求真理,歷史上不乏反證。今天中央研究院的高冠學者們,在面對立委於法無據的跋扈主張時,是否能夠無所畏懼,秉持學術獨立的經院精神,恐怕也是九十年來最重要的挑戰。
*作者為中研院法律所助研究員、芝加哥大學法學博士、曾任國際通商法律事務所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