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防更勝抗疫》預警系統、視覺化地圖、病毒資料庫……高科技助人類搶先一步掌握病毒動向

2020-02-16 13:02

? 人氣

2020年2月12日,武漢一家收治武漢肺炎患者的臨時醫院景象。(AP)

2020年2月12日,武漢一家收治武漢肺炎患者的臨時醫院景象。(AP)

面對源自中國湖北武漢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擴散,不少研究人員和新創團體利用人工智慧及其他科技技術,蒐集數據資料來觀測病毒可能蔓延的區域,像是以不同顏色圓點呈現各地感染人數的「健康地圖」,可以得知疫情嚴重範圍,或是為航空公司建立疫情擴散預警系統,還有打造基因及生態數據資料庫,提前預防可能從動物傳至人類的病毒。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視覺化地圖 觀測各地確診數

「我們現在所做的,就是藉由我們能取得的資料,來了解新型冠狀病毒在各地的」,美國哈佛醫學院教授、波士頓兒童醫院醫師布朗斯坦(John Brownstein)告訴《時代》雜誌,他的團隊在2003年的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大流行後,開發「健康地圖」(Healthmap),透過網路蒐集的資訊,做出視覺化地圖,可以看出疫情擴散的區域。

布朗斯坦稱:「這是用不同方式觀測疫情擴散區域,而政府機關必須先認知到這些網路資訊的價值,才能預先阻止疫情蔓延。」他表示,「健康地圖」已獲國際公衛合作的「預警通報」計畫採用,該計畫旨在能夠快速察覺全球的生物威脅,而美國疾病管制署(CDC)及世界衛生組織(WHO)的開放流行病資訊(EIOS)倡議,都採用「預警通報」計畫資料。

推測疫情蔓延點 建立病毒資料庫

「前線的醫療人員要如何得知這些人先前去過哪呢?」位於加拿大多倫多的健康監測公司「藍點」(BlueDot)創辦人、傳染病物理學家漢恩(Kamran Khan)直言,「若有旅客......來自疫情爆發的地區,他們不會去衛生局,而是直接去醫院急診」,因此開發系統匯集網路資料,加上航班資訊,預測傳染病可能擴散的下個地點,且是為航空公司等企業及醫院醫療人員設計的預測工具。

另外,全球合作的「全球病毒組專案」(Global Virome Project,GVP),則是要打造基因和生態數據資料庫,儲存大部分可能從動物傳至人類的病毒資料,儘管部分科學家認為,研究人類感染及體內帶原的病毒,才是健康領域的「關鍵首要任務」,但已有科學家指出,運作長達10年的GVP,已有能力開發新疫苗、藥物和其他項目,來預防下次的病毒大流行。

預防擴散更甚爆發後防疫 專家籲調整作法

GVP自全球蒐集的數據資料,也能藉由人工智慧演算法,推測出最可能從動物傳至人類的病毒。GVP董事會成員、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UC Davis)疾病生態學教授馬澤特(Jonna Mazet)告訴《時代》雜誌:「我們不能只看少數物種和地點,我們必須全盤了解,盡可能事先知道所有的病毒多樣性。」美國國際開發署(USAID)「預報」計畫(PREDICT)資助GVP約2億美元。

不過這些技術仍受到質疑,美國賓州大學生物學助理教授巴爾提(Nita Bharti)稱,上述方法都有受限部分,特別是在缺乏網路的貧困區域,「仍有未被發現或人煙稀少的地區,但取得的跨國數據中,還是以人口聚集、生活條件佳的區域資料為大宗」。她也認為,就算知道病毒,也不代表能阻止病毒擴散,像是人類數10年前就知道伊波拉(Ebola)病毒,仍難預防大爆發奪走上萬人命。

2020年2月,中國武漢肺炎疫情面臨春運返程潮的考驗(AP)
2020年2月,中國武漢肺炎疫情面臨春運返程潮的考驗(AP)

巴爾提還說,無法看出GVP如何對全球公衛做出回應,且財政困難的地方對高達12億美元的研究經費感到震驚。美國明尼蘇達大學傳染病研究及政策中心主任歐斯特霍姆(Michael Osterholm)則直言:「我們所要做的就是把已知疾病觀察好。」不過馬澤特稱,研究人員是找出病毒並追蹤,「我們一直做相同的事,現在是時候有所改變」,因為預防擴散比蔓延後才防疫更重要。

看更多【武漢肺炎疫情】最新報導: http://bit.ly/36PGP2b

喜歡這篇文章嗎?

簡恒宇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