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承諾書」事件背後 台灣高教的荒唐與無奈

2017-03-06 06:20

? 人氣

臺大校園徵才博覽會擠滿人潮,楊泮池卻為「承諾書事件」與其他校長研商聲明而缺席致詞。(蘇仲泓攝)

臺大校園徵才博覽會擠滿人潮,楊泮池卻為「承諾書事件」與其他校長研商聲明而缺席致詞。(蘇仲泓攝)

大學簽署陸生來台研修「承諾書」風波愈演愈烈,日前媒體更曝光有30所大學簽署「承諾書」。談及這起爭議,大多數批評聚焦於言論自由和辦學自主的影響,卻鮮有檢討台灣的高教政策。我們必須仔細思考——到底是什麼因素,讓這30所大學,簽下了這份「承諾書」?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危機重重的台灣高教 路在何方?

用「僧多粥少」來形容台灣的高教資源分配,一點也不為過。小小島嶼上的158所大學,需要政府給予不少教育資源。但政府給大學編列的預算又是否足夠?中國大陸政府去年給清華大學編列910億元新台幣的預算,是台大的5.7倍,差距可見一斑。連台大的預算都如此吃緊,私立大學、後段科大能拿到多少資源,可想而知。

而隨著少子女化浪潮的影響,大學招生和經營愈發困難。光去年註冊率不達六成的大學就有17所,甚至還有學校註冊率僅為18%。慘兮兮的註冊率讓一些大學把招生作為「頭等大事」來抓,甚至出現私校老師「跑業務」、招生成績綁KPI和升職掛鉤等的現象,教育專業、教學品質成為了陪葬品。

「cost down」的大原則下,大學能省就省,師生們成了「血汗學術工廠」的廉價勞工。據高教工會去年統計,全國有67%的私立大學已長達23年沒有調漲教師鐘點費。大學為了省錢,也傾向於聘請兼任教師,甚至有私校兼任教師占比達到60%以上。生師比方面,同樣不樂觀。據去年統計資料,大學生師比為26.3,相較於1990年的18.5,惡化了許多。而兼任教師和助理納《勞基法》的議題仍未被教育部重視,勞動權益得不到該有的保障。

這樣的做法雖然節省了辦學成本,但卻讓優秀人才紛紛出走,大學教師、資優學生被香港、新加坡和中國大陸等地的大學挖角的消息屢見不鮮。我們不禁要問,若這現象再不改善,台灣離「鬼島」還有多遠?

20170303立法院會.施政總質詢.清華大學「一中一台」承諾書.(陳明仁攝)
不但世新大學,包括清華大學等多所大專院校,為了陸生來台研修,也都簽下了類似的承諾書.(陳明仁攝)

被迫「向外走」的台灣高教 大陸研修生成「金主」

少子女化壓縮了台灣的高教市場內需,大學不得不向外擴張以尋求新的市場,而大陸短期研修生成了教育產業鏈的不可或缺的新一環。據統計,大陸研修生的數量從2011年的1萬人左右到2015年的3萬4千多人,短短四年間就成長了三倍。

相對於學位陸生,這些短期來台的研修生更受各大學青睞。因為學位陸生無法在台打工及留台就業,報考熱度並不高,總人數的嚴格限制也令大學難以發揮較大空間。

而不受陸生招生2%人數限制,學費制定、調整也「無法可依」的研修生,成了一些私校重要的財源。以研修生「招生有成」聞名的世新大學為例,收取每位研修生一學期10萬元的學費和住宿費,所帶來的經濟效益,非常可觀。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