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大安大甲溪計畫的爭議就源於此,其中一個主要工程「大甲溪輸水路」,從石岡壩右岸約200公尺處新設的取水口取水,以隧道方式往西4公里穿越后里丘陵,到后里後再跟鯉魚潭淨水廠及后一、后二淨水廠銜接。
依據經濟部地調所資料顯示,新設的取水口可能鄰近車籠埔斷層地表裂跡,輸水隧道經過頂埔斷層、埤頭山斷層、三義斷層。另一項工程「鯉魚潭第二原水管輸水管線」,自鯉魚潭水庫發電取水口,以隧道方式穿越三義鄉枕頭山,這條路線也可能鄰近枕頭山斷層、屯子腳斷層。
即便知道工程有這麼多斷層風險,但水利署還是執意開發,環評期間,長期關心水資源的豐原開業醫師張豐年就提醒:「這是在太歲頭上動土」,而且他一開始就提出:「只要有聯通管線就能聯合運用,何需打隧道?」
時任水利署長的經濟部次長楊偉甫則說:「以我一個工程師的經驗,隧道施工都會先了解斷層,這個計畫也是,如果有主斷層我們會避開,但如果是地表裂縫,技術上可以克服,例如不用爆破工法,風險就可以確保。」
為了工業開發的水源,讓農業用水被剝奪
另一方面,后里農民之所以對大安大甲溪案這麼在意,緣於中科三期。后里原本是個農業之鄉,但中科三期的后里、七星兩個基地卻選在這裏開發,不但造成當地環境重大衝擊,而且突然增加的工業用水也影響農業穩定供水,現在三、四天輪灌、打折供水已經是常態,一旦大安大甲溪計畫完工後勢必多取河川水蓄存,那原來農業圳路的水一定會變少。
公館里里長馮詠淮說:「我們后里的民生用水十多年來沒人關心,中科來了就要開發新水源,為了工業用水,繼續犧牲農民。」環評過程中后里農民廖明田要求做一條專管保障內埔圳用水,但各部會推來推去沒有回應,他只好在環評會中說:「請政府不要把農民的心聲當狗吠。」
水利署則矢口否認是為了工業用水才開發,一次環評會中水局副局長江明郎(現北水局長)被逼急了只好説:「剛好這裏有中科三期,這是偶然。」
但這又何必否認,台中人口逐漸減少、耕作面積也沒有增加,供水之所以還要增加,當然是為了工業用水。如果能一開始就面對,而且積極處理農民的疑慮,大安大甲溪案又何需經過十年還動彈不得?
主動回應民意,才能創造雙贏
即便有這麼多爭議,2009年7月環評專案小組還是過了,接著到環評大會確認時,那年八八風災發生小林村不幸事件,曾文越域引水工程被質疑是可能的原因之一,同樣鑿山開隧道的大安大甲溪案也被質疑安全性,退回重審並評估最大雨量引發的山崩風險,不過隔年10月同路線環評還是通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