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評:川普政府要「收復所有供應鏈」預告全球經貿產業亂局!

2017-03-10 08:10

? 人氣

蘋果幾個主要產品供應鏈有700多家廠商,只有69家在美國,川普要如何「收復所有供應鏈失土」?(資料照片,AP)

蘋果幾個主要產品供應鏈有700多家廠商,只有69家在美國,川普要如何「收復所有供應鏈失土」?(資料照片,AP)

沒有最嚇人,只有更嚇人!川普上台以來外界可說是「驚嚇連連」,最新的案例是白宮貿易顧問納瓦羅表示,川普政府的政策目標之一是「收復所有供應鏈」。這個目標肯定絕對作不到,不過一旦川普政府傾力為之,卻也肯定要造成全球經貿與產業的大亂局。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納瓦羅日前在華盛頓一場經濟會議上說:「如果能藉由強勢、精明的磋商來降低貿易逆差,就能夠提升我國的經濟成長率。」他說:「川普政府的目標之一,是要收復所有供應鏈和製造能力,這些是競爭環境平衡之下可以存在的。」而他如此作的理由是認為,若對縮減貿易逆差毫無作為,「外國人最終會擁有美國大半江山,也沒有什麼可貿易了」。

目前尚不知川普政府要如何執行這個政策,不過,肯定不可能達到「收復所有供應鏈」的政策目標,因為現有的所謂「供應鏈」產業生態,在理論上是有國際貿易的分工與比較利益支撐,在實務上則是經過數十年各經濟體、產業、及企業長期互動、摸索後形成。某個角度而言,所有人(包括國家與產業、企業)的利益都被綁進去,川普政府要如何、及有能力翻轉嗎?

「收復所有供應鏈」其實較原本川普所說的「美國製造」又更進一步了。在談到這個問題時,幾乎所有人都會以蘋果生產iPhone為例子。蘋果是全球市值最高的企業、也是品牌價值屬一屬二的企業;對當權者而言,蘋果會是一個很好的「樣板」,此所以早在歐巴馬時代,他就親口問過賈伯斯:蘋果的生產要如何才能移回美國?而川普也一直把矛頭對準蘋果,要蘋果「回美國生產」,現在則更進一步要「收復供應鏈失土」

蘋果的iPhone、iPad和Mac等蘋果主要產品 原材料及零件供應鏈廠商超過766家,來自於全球31個國家,只有69家位於美國;其中兩岸的供應商數量最多,接近一半(346家)位於中國,台灣有41家、日本有126家,其它包括韓國、馬來西亞、菲律賓、泰國、新加坡和德國亦有。川普過去說的把「生產線拉回美國」,一般解讀是把最後組裝生產基地移回美國,成為「美國製造」。

但這次納瓦羅的「收復所有供應鏈」,卻似乎是要把散布在那30個國家的生產業務移回美國。這是一個「不可能的任務」,有些供應鏈是原來就有其特殊技術,有些則是因成本考量而落腳在此。美國很可能根本不具有生產這些零組件產品的優勢(包括成本與技術優勢),甚至不具備生產的資源─包括那些為數眾多、勤奮又技術精良的工人與工程師等技術人員;許多海外供應鏈工人所從事的工作,美國人根本作不來、或完全不想作。

因此「收復所有供應鏈」既不可能作到,更是與所有供應鏈國家為敵,甚至連美國本國企業都不會領情,反對、拖延是必然,即使真能「收復所有供應鏈」,把所有零組件生產也拉回美國,生產成本必然高漲,這意味著美國產品在全球競爭力下降。

以蘋果而言,現在iPhone已經是「貴森森」,一支手機要台幣3萬元左右,價格如果再上漲,其市場必然被眾多價廉物美的安卓手機取代,美國經濟與就業市場討得到多少便宜?更別提各國是否祭出反制手段。

此外,川普政府再三強調的貿易逆差問題,從理論與實務來看也未必站得住腳。50年前的經濟學家特里芬就已提出著名的「特里芬難題」指出,美元作為國際的儲備貨幣,最後一定會發生長期的貿易逆差─實務上看也是如此,而美國作為儲備貨幣發行國,其實是享有極大的特權與利益。

目前尚不知川普政府要如何「收復所有供應鏈」,如果只是祭出優惠獎勵措施,那就是由企業各自「看著辦」,覺得有利可圖即可為之;歐巴馬政府時期已如此作,收效不大;以川普政府的行事風格,應該會有更激烈強硬的作法出檯,屆時不論能達到多少效果,全球的經貿與供應鏈體系必然會因此大亂。如果再加上川普政府決定在國際經貿上走「單邊主義」,我們這個世界的經貿產業,未來的風險與不確定性確實越來越高。

喜歡這篇文章嗎?

主筆室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