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高中職第1次免試入學昨天放榜,錄取率92.77%,超過13.2萬人是以選填的第一志願錄取。教育部長蔣偉寧自我感覺良好的說「適性輔導已見成效」。但官員似乎沒看到,更多的眼淚、憤怒、不平盡在其中。
號稱免試升學的12年國教,以會考取代基測,但實際上還是考試決定錄取學校。更糟糕的是陳義過高到不切實際的教育理念、思慮不周的設計、缺乏同理心的執行,把所謂的12年國教,還有那些倒楣的「第一代白老鼠們」及其家長,全部推入深淵。
於是我們看到所謂的免試升學是一次會考,加上一次特考─甚至可能要加上「二免」,考生的煎熬倍於過去。填志願與分發的混亂,讓27萬考生與家長、老師一起加入這場被譏為「賭局」的遊戲中。
我們也看到即使會考成績拿到5A++(5科成績都是A++的最高級數),只要作文不是6級分,還是進不了前幾志願;我們的教育單位出現「返祖現象」,竟然把21世紀的會考恢復為古代「以文取仕」的科舉制。
所以,我們看到柯文哲說女兒5A++,結果沒學校念,「女兒哭完換老婆哭,老婆哭完換我哭;哭完老婆就帶女兒去補習班報到了。」還有台中考生5科都是A以上,填了50個志願,結果一所學校都沒得念,學生痛哭失聲,家長怒火沖天。
還有會考得到滿分,沒有一題寫錯、號稱可能是台南狀元的學生,也是無校可念。原因是超額比序的關鍵項目有體適能、幹部任期、獎勵紀錄…..。教育部似乎不是要以考察學生學科程度而已,倒有點像是要搞成全才、聖人的選拔賽!
當然,還有那更讓人莫名其妙的「志願序扣分」制度。這個制度的損害與影響無人能估計,不少學生怕「志願序扣分」,只能採最保守的高分低就方式填選,某個角度而言,這些學生與家長都是此制度的受害者,怕賭輸到一無所有,結果不敢把自己更想念的學校填在前面,只能把心中的後幾志願往前填,以免被「志願序扣分」搞成連個學校都沒有。不信邪加上倒楣者,就可能以高分落榜。國教行動聯盟形容這讓整個制度變成一場「賭局」。
志願序扣分唯一的貢獻是:造就了「3分之2的學生是錄取選填的第1志願,9成以上是以選填的前5志願錄取」的數據,可以讓官員說嘴。但多少學生受到委屈不平、心不甘情不願的「進入第一志願」,顯然不是這個數字可以道出。
反服貿學運主要是大學生上街頭,教育部的12年國教政策,則是讓上街頭的年紀下降,連國中生都上街頭了。一個制度搞成如此,沒有任何人該負責嗎?
對會考的問題,蔣偉寧說「責任到我為止」,但至今還是看不到他負起什麼責任。部長縱然下台,大概也挽回不了會考的錯誤、白老鼠們的委屈,但至少是負了政務官該負的責任;也許,對心靈受創的白老鼠會有些許「療癒」效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