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韓總統彈劾案審理10日結果出爐。在朴槿惠與國會雙方律師團激戰92天後,朴槿惠成為南韓憲政史上第一位被彈劾、解職的總統,下台之後不僅官司纏身,而且很可能要入獄服刑。南韓憲法法院的8位大法官(原為9位)也為南韓政治史與法治史樹立一座里程碑。
去年12月9日,國會向憲法法院提起彈劾起訴,彈劾案審理揭開帷幕。包括預審在內,彈劾案庭審共進行20次,先後有25名證人出庭作證。審理過程一波三折,出現證人集體缺席、辯論日程遭辯方反對、辯方律師要求法官迴避等罕見場面。
為了儘可能縮短國政停擺的局面,憲法法院迅速推進審理程序,接到國會彈劾決議的當天便安排姜日源法官主審,啟動準備程序,李貞美、李鎮盛、姜日源被定為預審法官。去年12月15日,憲法法院向特別檢察組和檢方申請調取卷宗。16日,朴槿惠提交答辯狀。22日,彈劾案進入預審程序。
今年1月1日,朴槿惠在總統府記者團拜會上矢口否認彈劾指控。3日,彈劾案庭審正式啟動。但第一次法庭辯論只進行了9分鐘就匆匆收場。兩天後,以青瓦台行政官尹某為始,大批證人被傳喚出庭,其中包括「親信門」主角崔順實、核心涉案人青瓦台前政策調整首席秘書安鐘範、青瓦台前附屬秘書鄭虎成,以及南韓前任部長級、副部長級人士,青瓦台現任、前任幕僚等重量級人士。
法庭辯論進入後半段之後快馬加鞭。1月25日,即將卸任的憲法法院院長朴漢徹在第9次法庭辯論上指出應在3月13日之前進行宣判,設定日期底線,但總統律師團強烈反對,使審理再遇波折。朴漢徹卸任後,憲法法院沒有選出新任院長,而是由女法官李貞美代行院長職務,主持審理大局。
總統律師團申請大批證人出庭,變相杯葛憲法法院3月13日之前進行宣判的計劃。在2月7日進行的第11次辯論中,憲法法院只批准辯方申請的17名證人中的8人出庭。之後,憲法法院又決定不對未出庭證人進行第二次傳喚,宣布2月24日進行最後一次法庭辯論。
總統律師團在2月22日的第16次辯論中主張法院審理程序有問題,要求主審法官迴避。控辯雙方圍繞證人、物證的選擇展開激戰,包括是否採納崔順實的平板電腦為物證,是否傳喚重要爆料人高永泰出庭。總統律師團以時間緊促為由要求將最後一次法庭辯論推至3月2至3日,法院退讓一步,將日期敲定在2月27日。在朴槿惠始終未出席的情況下,法庭辯論全部結束,憲法法院的8名法官進入閉門評議程序。
3月6日,特別檢查組發布調查結果,指控朴槿惠涉嫌與親信崔順實共謀,向三星集團索賄並收取430億韓元(約新台幣12億元)。此外崔順實曾多次為朴槿惠在青瓦台安排非正式的醫療療程。
3月8日,憲法法官宣布將於10日上午11時(台灣時間10時)宣判,化解外界的各種猜疑。10日上午,隨著憲法法院做出最終判決,震撼南韓全國的朴槿惠彈劾案終於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