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評:「房地合一」將敲響高房價的喪鐘

2014-07-03 12:34

? 人氣

行政院推房地合一、實價課稅,可能為高房價敲響喪鐘!(資料照片)

行政院推房地合一、實價課稅,可能為高房價敲響喪鐘!(資料照片)

行政院長江宜樺宣布年底前提出房地合一、實價課稅方案,這記打房重手比央行還重,已到高峰的房價預料將因此反轉向下。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不到一個月前,中研院提出賦稅改革建議書,內容有提出房產稅制改革,財政部的回答是「謝謝指教」─理都不理!接著房改盟拜訪財政部,提出多項房地產改革建言,並要求1年內完成,財政部長張盛和的回答是「大方向同意,時程無共識」,財政部要「循序漸進」。

但在外界還未回神之際,江宜樺拋出實價課稅政策,且訂出最晚年底前要提出草案的時程,財政部趕忙改口說8月就開會討論,且相當得意的說「這是史上第一次房地合一改革」。原因無它,選舉到矣。上回總統大選,政府也是以奢侈稅政策打房回應社會對高房價的憤怒,這次則是房地合一。

雖然是為政治動機提出的改革,但對政客而言,政治動機與利益,往往才是更強大的驅策力;可以預料房地產相關業者必然反彈,但在此社會氛圍、選舉壓力、政治需求等因素下,通過執行的機率是遠高於胎死腹中。

不過,簡單的一句「房地合一,實價課稅」,牽涉到的技術細節遠比一般想像的複雜,牽動的利益更廣泛而龐大,政府推動時如何抓大放小、避開地雷區,將是成敗關鍵。

台灣房地產稅制一直為人垢病,且被認為是全世界對炒房「最友善的制度」,因而變相鼓勵投機、助長房價飆漲;其關鍵點一是持有成本低,二是交易獲利幾乎免課資本利得稅。日前通過的提高多房者的房屋稅,是針對第一點的弊病;房地合一、實價課稅則是針對交易問題,希望藉著「趕走投機客」讓房價下跌。

房地合一實價課稅政策要面對的第一個問題是:資料不足。國內房地產實價登錄制從2012年8月上路,至今不到2年,一般估計至少要累積6年以上的資料才算較完備、較具參考性。特別是對持有年限長的房子,一來是完全沒有實際交易價格資料,二來牽涉到通膨、現值等因素,要推實價課稅有其實質困難。

目前財政部有意用自用與非自用住宅區分,這是波及程度最低的方式,大部份不作房地產投資的民眾不受影響。但即使是如此,也牽涉到這部份的交易,是以原有的課稅方式(房屋列入財產交易所得課稅,土地仍課土增稅),還是用房地合一實價課稅,只是稅率低而已。但前者變成「一國兩制」,後者又碰上資料不足的問題。

至於自用住宅以外的房地產交易要採實價課稅,先撇開資料的掌握問題不談,最關鍵的當然是稅制與稅率高低。國外一般課的房屋交易獲利的資本利得稅,低者只有15%,高者到近40%;有單獨課稅也有併入所得稅計算的課法,甚至有些國家會給予一筆「增值扣除額」;對持有年限的不同亦可能給予不同的稅率。其複雜度相當高,而且也會帶來不同的結果。

如果政府決定要「一舉殲滅」所有的房地產投資(或投機),稅率當然要夠重,至少是30-40%;或是乾脆併入所得稅計算,這樣就有累進稅的性質在內,最高稅率可達45%。不過,政府也會面臨一個兩難;稅率輕、門檻低,無法滿足社會期待,一定被罵是「虛晃一招」;出手過重、快速戳破泡沫,短期經濟會下滑─當然更別提那些「房市立委」明的暗的阻撓。最後到底是那種方案會通過,看看證所稅的案例,是令人擔心了。

不過,無論如何,房價已到高峰應無疑義。客觀數據上,台北市的房價所得比到15倍,居全球第一,社會支持高房價的力量已有限;外在大環境上,美國的QE退場,泛濫6年的資金潮漸退;金融方面,明年進入升息階段,對房市而言當然不是好事;政策上,則是政府打房、抑制投機的力道不斷加強,這也會造成買氣觀望、房市難旺。除了社會心理面「房價只會一直上升」的神話外,坦白說,看不到什麼對房價有利的因素。

我們樂見政府推動房產稅制度改革,但此政策幾乎每個人都會受影響,政策打擊面應儘量避開一般非投機者,同時,記得把政策說清楚、談明白,才能匯集更堅實的社會支持力,希望這次能「一舉殲滅」房市投機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

主筆室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