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3年創刊的《石卷日日新聞》,是一份只在宮城縣東部發行的地方小報,但該報卻在2011年連拿「菊池寬獎」與國際新聞協會(IPI)的特別獎,因為《石卷日日新聞》在311震災後設備幾乎損壞殆盡,但該社卻仍以手寫方式發出號外,向災民收容所報導最新消息,展現令人尊敬的記者魂,《石卷日日新聞》日前也在臉書回顧了這份報導。
《石卷日日新聞》的臉書粉絲頁重新回顧這段往事,並且貼出2011年3月12日發行的號外單張,標題寫著「報紙標題寫著,「日本最大地震大津波(海嘯)」,內容包括東北地方太平洋外海發生M8.8強震,呼籲民眾要依照正確的資訊行動。
手寫也一定要發稿!
擁有百年歷史的《石卷日日新聞》僅有三十多名員工,因為只向石巻市、東松島市、牡鹿郡女川町等地發行,一天最多也只印一萬多份,在日本屬於名不見經傳的小報。2011年3月11日發生東日本大震災,《石卷日日新聞》的辦公室遭到海嘯侵襲停電,印刷機也泡水損壞,該報記者用手電筒與麥克筆克難發出號外單張,張貼在石卷市的6個避難所,向災民報導相關災情與資源。
動用3名記者、每天花1個多小時手寫新聞的《石卷日日新聞》,直到3月18日取得複合式印表機,才脫離了用麥克筆發稿的克難階段。3月20日啟用報社的老式印刷機,終於回復一張兩面的報紙型態。令人尊敬的是,從3月11日下午發生大地震與海嘯的第二天起,《石卷日日新聞》一天也沒有休刊,堅持向讀者每日通報最新資訊,其中3月12日到17日都是手寫號外。
「什麼都不做,等於否定自己的存在」
《石卷日日新聞》的手寫號外也引起國際社會注意,除《華盛頓郵報》等主流媒體加以報導,位於美國華府的新聞博物館也永久收藏7張手寫單張,日本文學振興會為提倡文學、電影頒發,過去多由《讀賣》、《產經》等大報專題獲獎的「菊池寬賞」,2011年也頒給了《石卷日日新聞》。
報社總編輯武內宏之曾經表示:「在我們居住並且發送報紙的地方,發生了這麼嚴重的事件,我們什麼都不做的話,便是否定自己的存在。因此不管幾天,我們都要寫下去,寫到電力恢復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