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磚銀行終於有了個實質性進展。中國、巴西、俄羅斯、印度和南非7月15日在巴西福塔萊薩簽署協議,成立金磚國家開發銀行,建立金磚國家應急儲備安排。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初始資本為1000億美元,由5個創始成員平均出資,總部設在中國上海,首任總裁將來自印度。
在此前的談判過程中,關於這家銀行將落腳何處,中國、印度及南非相爭不下,上海、新德里、約翰內斯堡甚至新加坡都成為熱門選擇。關於頭五年由哪國人士出任銀行行長也備受爭議。中國和俄羅斯曾經一度有望成為金磚銀行的主要出資國,但是因為其他國家堅持平等的多邊合作機制,所以金磚銀行的出資結構將等額分攤。
但從大的方向上來說,這次談判中國是佔據一定優勢的。
其一,從地緣政治角度來說,金磚五國,巴西屬於南美,南非屬於非洲,而除此之外,中國、俄羅斯(主體)、印度同屬亞洲,此三國在地理位置上具有優勢,更不用說人口以及經濟體量。
其二,中國具有巨量的外匯儲備,這一儲備可以成為金磚國家銀行重要的基礎和支撐,同時儘管開發銀行最初的提案來自於南非峰會,並且是出於非洲投資的問題,但不可否認的是,中國的貿易與投資規模均高於其他國家,擁有更廣闊的市場需求。金磚國家開發銀行落地中國將有更高的運作效率。
其三,中國銀行業總規模已經處於世界前列,其銀行的不良資產率以及抗風險能力均遠高於其他國家。
其四,從國際地位來說,中國與俄羅斯同屬於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然從政局、經濟結構和國際關係來說,中國更加穩定和健康,這是毋庸置疑的。
當然,選址只是開始,很多東西仍然充滿變數。
但有一點已經是肯定的。金磚銀行雖非常類似世界銀行的模式,但首要的前提是,金磚提供的貸款絕對不能帶任何附加條件。發展中國家早已厭倦了世界銀行和IMF提供的那一套捆綁限制性條款和政治條件的貸款,他們寧願貸款的利息高一點。
有一件事一定要提,曾於1996擔任世界銀行的首席經濟學家的斯蒂格利茨,在世界銀行和IMF的2000年年會前一週發表了這一段抨擊兩大世界金融機構的講話。這件事當時引起軒然大波,此後不久,斯蒂格利茨被迫退休。很好笑的是,辭退斯蒂格利茨的不是世界銀行行長沃爾芬森,而是美國財政部部長。
或許斯蒂格利茨有點過激了,但他的確道出了不少IMF和世行的一些「內幕」,一些事例值得參考。
以IMF為例,它的救助性貸款的副作用是相當可怕的。獲得IMF貸款的條件是,貸款國必須接受在國內採用諸如減少工資、取消補貼、私有化、向外國資本開放市場等對自身長遠發展百害而無一利的自殘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