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的「驚蟄」意指春天到了。因為春雷初響,大地萬物開始萌芽生長,那些在嚴寒冬天時躲進土壤內或在石洞裡蟄伏起來的動物被春雷驚醒後,也開始甦醒、活動,迎接春天的來臨。寓意萬物都有了新氣象。
隨著國民黨主席選舉的白熱化,引發台灣媒體與輿論的高度關注。多人競爭意味參選者對國民黨的未來的政治發展仍有期待與熱情,同時也讓選民在過程中開始關心黨務,這對支持度仍處於寒冬的國民黨而言,其實是個正面積極的開始。
顯然理想與事實仍有段差距,導致國民黨所謂的新氣象,卻如同近日的氣候濕冷卻難以感動人心。
社會各界與黨員的「相對剝奪感」是個重要關鍵。本次主席的選舉競爭激烈,因此本應透過政治辯論,不僅可以針對黨務進行反省,也可將遠景與政策路線清晰化。如此可以擺脫過去「宮廷鬥爭」的形象,同時建立「建設性反對黨」的品牌。但黨主席的選舉開跑以來,只見人頭黨員、高層放話與各陣營發言人對嗆等負面新聞;此外,在欠缺政治監督的角色下,讓執政的民進黨為所欲為而且一事無成,也讓台灣陷入空轉。
這與輿論的高度期待產生了反差,因為劇情與角色本來不是這樣演的。
我仍相信這是國民黨轉型過程的陣痛,因為對一個百年政黨而言存在許多改革的困境;我也相信這是黨內初選的必然的起手式,特別是面對民進黨以「轉型正義」之名,所行的政治追殺與去中國等政治作為時,安撫黨員焦慮的情緒與凝聚基層的士氣恐是當務之急。
但是隨著選舉進入實質階段,有意競逐主席大位的六位候選人,是否可將政治焦點置於政治論述、黨務革新與政策規劃等符合社會期待等面向呢?
此外,國民黨應該建立一套鼓勵青年從政的合理制度,否則難以使得黨內的人才出現新陳代謝的效應。若以國民黨傳統的政治甄拔制度而言,若非官二代或政二代的特殊背景,實難有所作為或只能另闢其他捷徑,然而這些捷徑都存在某些陷阱與危機。
首先是依附黨內權貴或地方派系,期待在擔任幕僚或機要歷練的過程中得以獲得提拔,但是如果大老政治因為黨內鬥爭或是選舉失利,隨即面臨失業的可能。重點是,在這種「扈從政治」的結構下,政治甄拔往往是垂直而非橫向,因此許多朋友始終自我調侃:「在情感上要與官二代競爭,;在政治上要和政二代鬥爭」,雖然諷刺卻也是不爭的事實。
其次就是要成為機會主義者,在審時度勢與政治正確的判斷下,利用權力的槓桿逐步成為新的要角或爭取最大的媒體曝光度。但這種準政客的操作,除了未必理解黨的核心價值外,更可能與基層民意脫鉤,只要一個轉身不優雅或判斷不正確最後消失於舞台中。
天氣雖然寒冷,但人心仍是炙熱的;天際雖然黯淡,但這是黎明的前奏,國民黨的奮起,還是必須從黨務改革與青年政治甄拔開始。
*作者為國民黨黨代表